1985 年的三月,香江娱乐圈像被按下了快进键,电影圈的大佬博弈与乐坛的派系争斗搅在一起,连空气里都飘着几分剑拔弩张的意味。
彼时的香江既是 “东方好莱坞”,也是华语乐坛的造星工厂,名利场里的每一次动静,都能牵动全港市民的目光 —— 而这年三月的故事,要从一个叫周大发的演员说起。
周大发当时正是香港影坛的 “香饽饽”,他既能在黑帮片里演活狠辣大佬,也能在赌片里拿捏住潇洒浪子的气质,几乎是所有大制作的 “定海神针”。
这年三月,他竟同时接到了两部重头戏:邓光容筹备已久的黑帮片《龙虎斗》,以及向强旗下永胜公司力推的《赌?神》。
两部片子都想抢在暑期档上映,档期不可避免地撞在了一起,一场围绕周大发的 “大佬博弈” 就此拉开。
邓光容对《龙虎斗》倾注了极大心血,为了还原真实的黑帮生态,他不仅亲自去澳门采风,还特意请了退役警员当顾问,誓要拍出一部超越以往的黑帮佳作。
而永胜的《赌?神》则背靠雄厚资本,剧本打磨了两年,连赌桌道具都是专程从拉斯维加斯定制的,向强更是放话 “要让《赌?神》成为香江赌片的标杆”。
两边都不肯让步,一开始还只是经纪人之间的私下协商,后来渐渐摆上了台面 —— 邓光容带着剧组主创去周大发家拜访,送上定制的翡翠摆件。
向强则直接在尖沙咀的酒楼设局,席间话里话外都透着 “永胜不会让演员吃亏” 的底气。
这场博弈持续了近半个月,全港媒体都在盯着后续。有人说永胜会用资源施压,也有人觉得邓光容的人脉更广,直到三月中旬,消息终于传来:邓光容胜出,成功从永胜 “借” 走了周大发 50 天档期。
后来才有知情人透露,邓光容不仅承诺给周大发的片酬再涨两成,还答应帮永胜引荐一位东南亚的发行商 —— 在利益与人情的平衡里,这场档期之争才算落了幕,而《龙虎斗》也得以顺利开机。
这边电影圈的风波刚平,乐坛的战火又烧了起来。
三月正是唱片销售的黄金期,张国容的新专辑《Stand Up》与谭阿伦的《朋友》几乎同时上线,很快就在各大电台的排行榜上 “打” 了起来。
《Stand Up》走的是前卫路线,专辑封面里张国容穿着银色亮片外套,头发染成浅金色,连 MV 里都用了太空舱布景。
而《朋友》则延续了谭阿伦一贯的抒情风格,旋律朗朗上口,歌词里的 “朋友一生一起走” 更是刚推出就成了街头巷尾的传唱曲。
两张专辑的竞争有多激烈?当时香江电台的 “中文歌曲龙虎榜” 上,《Stand Up》和《朋友》交替占据榜首,有时这周张国容领先,下周谭阿伦就凭着歌迷投票反超。
这种胶着状态很快蔓延到了线下 —— 三月下旬的一场公开签售会上,主办方为了平衡两家粉丝,特意把容迷和谭迷的座位分开,但还是出了岔子。
一位容迷举着 “张国容乐坛第一” 的灯牌,不小心碰到了旁边谭迷的应援幅,双方先是口角争执,说着说着就动了手,现场的海报被撕烂,饮料瓶撒了一地,最后还是警方赶来才控制住局面。
这场冲突让原本就紧张的乐坛氛围更添了几分火药味,媒体也开始各执一词。
《明报》把焦点放在了张国容的创新上,以 “张国容太空造型颠覆乐坛” 为题,用一整版篇幅分析《Stand Up》的 MV—— 从银色连体衣的未来感设计,到太空舱布景里的光影运用,甚至连歌词里 “冲破次元壁” 的概念都逐一解读,称其 “为香江乐坛打开了视觉新维度”。
《星岛日报》则更关注数据,直接刊登了两张专辑的预售数据:张国容 20 万张,谭阿伦 18 万张,还配文称这是 “乐坛新老势力的对决”—— 谭阿伦出道早,粉丝群体更稳固;张国容则代表着新锐力量,正一步步打破传统格局。
但并非所有媒体都看好这种创新,几家保守媒体就发文批评张国容的造型 “妖异”,认为他 “过度追求视觉效果,反而掩盖了音乐本质”,甚至直言 “好好的歌被花里胡哨的造型抢了风头,这不是乐坛该有的样子”。
另外谭阿伦所属的宝利金唱片公司知道那些报社是被人指使之后,非常生气。
要知道,谭阿伦当时可是宝利金的 “一哥”,公司自然不会坐视他被诋毁。
没过几天,宝利金就找到了亲自己派系的两家报社:《东方日报》和《天天日报》,打算用另一种方式反击。
这两家报社很快就抛出了 “新素材”—— 被电台禁播歌曲的歌手李默然。
《东方日报》的文章带着明显的挑衅意味:“某位姓张的歌手跟报社真是太不要脸了,区区预售 20 万张的专辑销量也好意思拿出来炫耀?把羊城仔李默然放哪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娱:5岁出道,养活整个公司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华娱:5岁出道,养活整个公司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