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诸葛亮抓着关心了一番龙体,又被迫接受了太医署令的望闻问切(幸好没查出啥实质性问题,只说是“悲恸过度,心神耗损,需静养”),刘禅终于得以脱身,回到了临时寝宫。
往榻上一瘫,他感觉比上辈子连开三天需求评审会还累。
“当皇帝真不是人干的活儿,起得比鸡早,演技要求比影帝高,还得应付各种突发状况…幸好我有系统,有双诸葛…” 他一边吐槽,一边用意念打开了系统界面。
看着那【粮食一百万石!(已合理存入成都官仓冗余库房,账目自动生成)】的字样,刘禅心里就跟猫抓似的痒痒。
这么大一笔横财入库,成都那边负责仓储的小官不得吓尿了?丞相府主管钱粮的杨仪杨长史,怕不是要怀疑人生?
他越想越觉得这画面肯定很有趣。可惜自己远在白帝城,看不到现场直播。
“不行,得想办法让相父他们知道这事儿,不然这粮食放在仓库里发霉吗?得赶紧利用起来!” 刘禅摸着下巴琢磨,“但怎么解释来源呢?总不能说是我做梦梦到的吧?”
他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
……
另一边,诸葛亮正在与诸葛光、赵云等人详细推演南征方略,同时还要处理先帝丧仪和返京事宜,忙得脚不沾地。
就在这时,一个内侍捧着一个小木匣走了进来:“丞相,陛下命人送来此物,说是在先帝旧物中偶然发现,或与国用有关,请丞相过目。”
诸葛亮有些疑惑地接过木匣。先帝旧物?他打开一看,里面并非什么珍宝,而是一卷看似普通的竹简。展开竹简,上面却并非先帝笔迹,而是一行略显潦草,但内容却石破天惊的字:
“成都丙字仓,三号、七号、十一号库,存陈谷百万石,应急可用。”
落款处空空如也。
诸葛亮的手猛地一颤,羽扇都差点掉在地上。
“这…这是…” 他霍然抬头,看向那内侍,“陛下从何处所得?”
内侍恭敬回答:“陛下说,是在整理先帝随身书箧时,于夹层中发现的,不知是何人所留。”
诸葛亮眉头紧锁,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百万石粮食!还是陈谷!这几乎相当于蜀汉鼎盛时期小半年的赋税收入了!先帝何时在成都秘密囤积了如此巨量的粮食?他竟全然不知!留下这信息的人又是谁?为何如此隐晦?
无数的疑问瞬间充斥了他的脑海。
但眼下,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果这消息是真的…
“快!立刻以八百里加急,密令成都杨威公(杨仪),速查丙字仓三、七、十一号库!” 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无法不激动。若真有这批粮食,那眼下的困境将得到极大的缓解!南征的军粮,百姓的安抚,乃至未来北伐的储备,都有了着落!
诸葛光在一旁也看到了竹简内容,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分析道:“丞相,若此事为真,则南征再无后顾之忧。光可轻装疾进,不必过分依赖后方粮草转运。”
赵云也是满脸喜色:“天佑大汉!先帝竟留有如此后手!”
只有李严,在得知消息后,脸色变幻不定。他本能地怀疑这消息的真实性,但看诸葛亮那郑重的样子,又不似作伪。先帝还留了这么一手?为何他这托孤重臣也毫不知情?这让他心里更加不是滋味。
消息很快通过快马传向成都。
几天后,当刘备的灵柩队伍开始准备返回成都时,成都的加急回报也到了。
杨仪在信中的激动之情几乎要透出纸背:“…禀丞相,下官按密令所示,亲往丙字仓查验!三、七、十一号库,确为多年废弃之冗余库房,账目亦无记载。然开启之后…其中堆满麻袋,所装皆是去岁之陈谷!经初步清点,数量…数量恐有百万石!下官…下官简直不敢相信!此乃天降祥瑞,佑我大汉啊!”
信使还带来了杨仪私下用的小秤,称量出的谷粒饱满,确为实打实的粮食,绝非幻觉。
“噗通”一声,诸葛亮直接坐回了席上,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好!好!好!” 他连说三个好字,“天不亡汉!先帝…先帝深谋远虑,亮…不如也!” 他自动将这功劳归到了刘备的深谋远虑上,虽然怎么想都觉得蹊跷,但这无疑是最好的解释。
诸葛光适时拱手:“此乃吉兆!预示陛下登基,南征必捷!”
赵云等将领也是欢欣鼓舞。
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很快在高层小范围内传开,所有知情的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原本因为先帝新丧、南中叛乱而有些低迷的士气,瞬间高涨起来。
家底莫名厚了,腰杆子自然就硬了!
刘禅听着费祎绘声绘色地描述诸葛亮如何失态,杨仪如何震惊,群臣如何振奋,心里乐开了花,表面上却还要装出一副“朕早就知道,但朕不说”的沉稳模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