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无汤之汤
“不需要高汤的汤?”
苏杭的话,如同在深潭中投下一块巨石,让焦头烂额的林晓和夏沫同时愣住。在厨艺的常识里,汤,尤其是中餐宴席中作为风味基底和鲜味来源的汤,几乎与“预制”和“时间”划等号。没有了那锅精心熬制的香菇昆布高汤,他们的主菜风味层次将大打折扣,如同被抽掉了脊梁。
“时间不够,味道也不够。”林晓下意识地反驳,眉头紧锁。现场的灶具、火力,以及仅剩的不到三十分钟准备时间,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再熬制出一锅能达到之前水准的高汤。
苏杭没有直接解释,他的脸色在展览中心明亮的灯光下显得愈发苍白,但眼神却锐利得像刚刚磨好的刀。他没有看林晓,而是径直走到冷藏柜前,取出了那几盒新鲜香菇和干燥昆布,又顺手拿起了旁边摆放的、组委会提供的标准装清酒和味淋。
“他们禁止的是‘液体形态’的预制高汤。”苏杭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周围其他团队准备工作的嘈杂声,“没禁止我们使用固体原料,也没禁止我们现场制作‘浓缩的精华’。”
他动作有些僵硬,却异常迅速地将新鲜香菇去蒂,只取肥厚的菌伞,然后用快刀切成薄如蝉翼的片。干燥昆布则用干净的湿布擦拭后,用剪刀剪成细丝。他的左手始终微微蜷缩着,似乎在抵抗着某种不适,但右手的刀工却依旧稳定得可怕——那是药物作用下,最后的、也是危险的“完美”表现。
“林晓,”苏杭头也不抬地吩咐,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用最小的汤锅,底部抹一层极薄的清油,把香菇片和昆布丝放进去,用最微弱的火力,‘焙’。”
焙?
林晓瞬间明白了苏杭的意图!他不是要熬汤,而是要提取和浓缩!
在极低的热量下,慢慢烘烤香菇和昆布,逼出它们内部蕴含的、最纯粹的鲜味物质和芳香油脂,同时避免过多水分的析出,形成一种浓缩的、固态或半固态的“鲜味精华”!等到需要用时,只需用少量热水冲瀹,或者直接在烹制主料时加入这浓缩物,利用菜品本身的水分和热量将其融化、释放风味!
这是一种近乎于茶道或香道的手法,追求的是极致的提取率和风味的瞬间释放!它跳过了漫长的熬煮过程,直指味道的核心!
“天才的想法!”李小明也反应过来,忍不住低呼一声。这完全是在规则夹缝中诞生的、充满创造力的应对!
没有时间赞叹,林晓立刻行动。他按照苏杭的指示,启用了一个小号珐琅锅,控制火苗细小得如同蓝宝石的针尖。薄薄的香菇片和昆布丝铺在锅底,在低温的烘烤下,慢慢蜷曲,颜色逐渐加深,一股不同于熬煮的、更加凝练、更加纯粹的菌类和海藻的复合鲜香,开始一丝丝地弥漫出来。
这个过程极其考验耐心和对火候的感知,稍有不慎,就会烤焦,带来苦味。林晓全神贯注,系统赋予的精准控火能力在此刻发挥到极致。
而苏杭在做完最初的指导后,便不再关注这边。他回到了自己的面案前,开始准备他那一炉决定“刹那芳华”能否完美绽放的点心。他从冷藏箱中取出昨夜最后成功的那批半成品,进行最后的醒发和装饰调整。他的动作看似流畅,但仔细观察,能发现他身体的僵硬,以及偶尔需要借助操作台边缘来稳定身形的细微停顿。
夏沫则如同最警惕的守卫,目光不断扫视着周围,尤其是周世仁团队的方向。周世仁的团队就在斜对面不远的位置,阵容庞大,设备精良,一派志在必得的从容。周世仁本人甚至没有出现在操作区,仿佛胜券在握。这种反常的平静,反而让夏沫更加不安。
比赛开始的铃声,在一种山雨欲来的气氛中,骤然敲响!
巨大的展厅瞬间被点燃!灶火轰鸣,锅铲飞舞,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厨师们如同投入战场的士兵,开始了紧张激烈的角逐。摄像机位如同游弋的鲨鱼,捕捉着每一个专注的表情、每一次精彩的操作。
林晓团队也立刻进入了状态。
林晓是绝对的核心和大脑。他不仅要掌控主菜——黑毛猪肋排的慢火炙烤与酱汁收拢,鲍鱼的精准蒸制,还要分神关注那锅正在低温下缓慢“焙”制着的香菇昆布精华。他的大脑如同高速计算机,统筹着每道工序的时间节点。
李小明是他的最佳副手,负责处理配菜,清洗,切配,以及各种琐碎但重要的准备工作,确保林晓能够心无旁骛。
夏沫则扮演着后勤总管和情报官的角色,管理着所有食材和工具的使用顺序,同时警惕地观察着赛场内的一切风吹草动。
而苏杭,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工序相对独立,但精细度和对时间的要求达到了变态的级别。点心的最终蒸制,必须在宴席呈上的前几分钟完成,才能保证外皮的脆爽和内馅流心的最佳状态。他像一个孤独的钟表匠,在调整着最精密的机芯,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全部的心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舌尖上的王座:我的餐厅能升级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