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布置典雅、暖意融融的小会议室内,陈长生见到了政策研究室的李副主任。这是一位年约五旬、戴着眼镜、气质儒雅中透着干练的学者型官员,目光敏锐而温和。陪同的还有张明远院长和发展研究中心的刘研究员。没有繁文缛节,清茶一杯,谈话直接开始。
李副主任开场温和,称赞了陈长生报告的创新性,随即话锋一转,提出了几个极其尖锐且宏大的问题,直指当前改革深水区的核心矛盾:
“长生同志,你对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如何协同发力,有何见解?”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如何更好地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实现互利共赢?”
“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除了你报告中提到的,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突破?”
这些问题,任何一个都足以让资深学者沉思良久。张明远和刘研究员都捏了一把汗。
陈长生依旧从容。他没有引经据典,而是以一种俯瞰时代的宏大视角,结合未来十几年的实践得失,侃侃而谈。他的回答,既有高屋建瓴的战略方向,又有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更夹杂着对某些潜在风险的精准预警。
他谈到“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不能简单理解为“去产能”;谈到“一带一路”要构建“硬联通”与“软联通”并重的命运共同体,警惕“新殖民主义”的指责;谈到金融风险根源于预算软约束和监管套利,必须从改革财税体制和金融监管架构入手。
他的许多观点,如“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关注人口结构变化对长期增长的挑战”等,在当时的讨论中极具前瞻性,甚至有些“离经叛道”,但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谈话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李副主任从最初的倾听,到中间的频频发问,再到后来的凝神沉思,最后,他摘下眼镜,轻轻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了极为复杂的神情——有震惊,有欣赏,有深思,更有一种发现瑰宝的喜悦。
“后生可畏!真是后生可畏啊!”李副主任长长舒了一口气,由衷感叹,“长生同志,你的许多见解,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思路!有些问题,我们内部争论已久,你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了不得!”
他没有做出任何具体承诺,但态度已然说明一切。临别时,他紧紧握住陈长生的手:“长生同志,感谢你的真知灼见!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向你请教。国家的发展,正需要你们这样有见识、有担当的年轻人!”
张明远和刘研究员激动不已,他们知道,陈长生这个名字,已经真正进入了最高决策圈的视野。
回程的车厢内,异常安静。林凡能感觉到,这次会谈的意义,远超之前任何一次商业成功。
陈长生望着窗外暮色中的香山,目光深邃。这次谈话,是一次试探,也是一次播种。他将一些超越时代的理念,悄无声息地植入了这个国家最核心的智囊脑中。这或许不会立刻带来什么,但却像一颗种子,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可能会发芽生长,影响潮水的方向。
无声处,听惊雷。他的舞台,早已超越了校园和商界,开始与一个伟大时代的脉搏,悄然共振。
喜欢重生:我的财富不止一个亿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生:我的财富不止一个亿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