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傍晚的望江小区,梧桐叶被秋风卷得打旋,凌家客厅的老式挂钟刚敲过七点。小渊洗完手,擦着指尖的水珠往地下室走
—— 每周这个时间,是他与盖娅星约定的通讯时刻,星弦通讯器的因果子储存舱还剩 45%,足够支撑一次完整对话。
地下室的应急灯泛着淡蓝微光,中央的操作台早已清理干净,星弦通讯器嵌在碳纳米管框架里,鳞石英外壳泛着流动的金纹,弦晶核心的银白光纹缓慢闪烁。小渊指尖按上生物晶体触控面板,淡绿微光扫过指腹,面板弹出 “DNA 验证通过” 的提示,翻盖缓缓展开,超导量子环周围的低温指示灯由红转蓝,液氦在冷却夹层里发出细微的 “滋滋” 声。
“激活星弦通讯器,连接盖娅星博物馆频段。”
小渊对着面板轻声说,全息投影区立刻泛起淡蓝光晕,几秒钟后,张越的 3D 影像缓缓浮现 —— 他穿着博物馆的白大褂,身后是满墙的凌渊手稿,神色比上次多了几分疲惫。
“凌渊先生,又到约定时间了。”
张越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轻微的电流杂音,
“先跟您汇报最新进展:我们找到了盖娅星凌氏的分支后人,住在盖娅星北部的‘星源镇’,是一对老夫妇,提取他们的基因与您、凌耀祖先生的基因比对后,确认存在17% 的同源片段,但深层关联 —— 比如基因里的能量序列、隐藏编码,我们的技术暂时破解不了。”
小渊盯着全息影像里的基因图谱,幽核同步在意识里弹出分析:
他点点头,语气平静:“同源片段在预期内,那凌氏的旧档案呢?有没有‘星外之地’的具体记载?”
“档案也没突破。”
张越叹了口气,调出虚拟文档,
“找到的凌氏家谱只记载‘找到的凌氏家谱仅记载‘以‘凌’为姓’,无特殊人物或关键事件记录,没有飞船、矿脉的线索;我们还查了盖娅星古代的‘星象记录’,也没具体什么线索。”
他顿了顿,补充道,“
专项组还在整理跨星球史料,但短期内怕是难有新发现,您这边要是有蓝星的线索,或许能反过来推动盖娅星的研究。”
小渊应下 “有线索会及时联系”,又叮嘱张越 “继续关注基因里的能量波动”,才关闭通讯。全息投影消失的瞬间,鳞石英的金纹暗了几分,幽核提示:【本次通讯消耗 8% 因果子,剩余 37%,需 25 天后补充】。
他伸手摸了摸弦晶核心,心里难免有些失落 —— 盖娅星的线索断了,想解开地球星、盖娅星、蓝星的关联,只能从蓝星本土找起。
时间一晃,就到了高三第一学期。班级里多了 “高三冲刺” 的红色横幅,早读课的朗朗书声比往常更响亮。小渊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面前摊着数学试卷,笔尖在草稿纸上写着解题步骤 —— 最后一道压轴题他故意留了半道没解,确保总分能稳定在年级 150 名左右,符合 “中游学生” 的人设。
“小渊,这道导数题我算半天没头绪,你帮我看看?”
杨伟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顶着乱糟糟的头发,手里攥着支快没墨的笔,草稿纸上画满了杂乱的线条。小渊凑过去扫了眼题目,幽核立刻弹出最优解法,但他没直接说答案,只指着其中一步:
“试试构造辅助函数,设 g (x)=f (x)-x2,再求导看看。”
杨伟眼睛一亮,笔尖飞快地动起来,不到两分钟就算出结果,兴奋得拍了下桌子:
“我靠!这么简单?我之前咋没想到!”
他抬头时,眼底没有丝毫倦意 —— 这半年来,杨伟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以前解一道奥数题要半小时,现在十分钟就能搞定;晚自习熬到十一点,第二天照样精神饱满,连体育测试的耐力都比同级学生强不少。
小渊用余光扫过杨伟,幽核的电子音在意识里轻响:
【检测到杨伟基因活跃度较半年前提升 12%,未发现突变,仅基础生理指标优化 —— 反应速度提升 8%,耐力提升 10%,认知疲劳阈值提高 15%,无基因觉醒特征】。
他笑了笑,没多问,只把注意力转回自己的试卷 —— 杨伟的基因变化虽异常,但暂时没触发突变,没必要提前暴露,等有更多线索再说。
凌家的生活也依旧 “普通”,只是多了些细微变化:凌建国和方婉大部分时间搬回了凌家别墅,周末才回望江小区住;街坊们见凌家 “日子慢慢变好”,也只笑着说
“老凌家孩子有出息,听说凌哲当了大老板,小渊读书稳”,
没人怀疑他们的真实身份。
周日晚饭时,方婉炖了排骨,凌哲难得回家,正吐槽凌智汽车的生产进度:
“生产线速度太慢了,生产的速度跟不上卖的速度,订单都预约到1年后了!”
小渊扒着米饭,听着家人的闲聊,心里却在盘算盖娅星的线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顶级豪门当咸鱼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在顶级豪门当咸鱼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