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外,围城的八旗大营还沉浸在对宫内“人质”和补给问题的纠结中时,一匹快马如同撕裂绸缎的剪刀,冲破深秋的晨雾,带着一路烟尘,直扑中军大帐。
马上的骑士浑身泥泞,背插代表着最紧急军情的三根羽毛,刚冲到辕门前便力竭摔落马下,手中紧紧攥着的油布包裹被亲兵迅速呈递到几位主事的亲王世子面前。
“报——!江西、湖广急电!刁民聚众作乱,以‘顺天应人’为号,连破数县!南昌府告急!武昌府告急!”
帐内瞬间死寂,随即如同炸开了锅。
“什么?!”
“南方……南方也乱了?!”
“怎么可能这么快?!”
肃亲王一把抢过军报,快速扫过,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军报上详细描述了因朝廷迟迟无法平定京师的“紫禁城之乱”,威信扫地,加上地方官吏趁机盘剥,以及连绵天灾,终于酿成了大规模的民变。乱民势头极猛,绝非寻常土匪,俨然有席卷南方的态势。
这消息,比紫禁城里那位“雍正天王”每日的“烤肉”威胁,更加致命!
几乎在同时,紫禁城内,养心殿。
雍正(天王)正对着一幅简陋的南方地图沉思。一名穿着包衣服饰,但眼神精亮的中年人悄无声息地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听完汇报,雍正的脸上没有丝毫意外,反而缓缓露出了一个难以捉摸的笑容,那笑容里带着一丝了然,一丝期待,甚至还有一丝……嘲讽。
他起身,踱步到窗前,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宫墙,望向了遥远的南方。
“饥民易子而食,官吏敲骨吸髓,朝廷颜面扫地……这火,早就该烧起来了。”他低声自语,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力量,“他们以为困住的是我,殊不知,是他们自己把自己和这座腐朽的江山捆在了一起。”
他回头看向那名下属:“告诉里面的弟兄们,稳住。外面的人,比我们更急。时候,快到了。”
真正的风暴,确实才刚刚开始。这风暴不仅来自南方,更来自这僵持局面下,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算计。
城外大营的混乱,比宫内预想的还要剧烈。
“不能再等了!必须立刻分兵南下平叛!”一位掌管部分兵权的郡王激动地喊道,“若让乱民成了气候,席卷江南财赋重地,我大清根基动摇,那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分兵?说得轻巧!”郑亲王世子立刻反驳,“紫禁城怎么办?里面的各位叔伯王爷怎么办?我们前脚走,后脚里面那位‘雍正’就能挟持着人质,大摇大摆地走出来,甚至直接登基称帝!到那时,我们是叛军还是官军?”
“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南方糜烂吗?京城之乱尚可遮掩,若南方数省皆反,消息根本封锁不住!天下各省督抚还会听命于一个连京城都掌控不了的朝廷吗?”
“进不能攻,退不能守,内外交困,这……这简直是死局啊!”
争吵声、叹息声、无奈的咆哮声充斥大帐。之前维持的脆弱平衡,被南方突如其来的烽火彻底打破。继续围困北京,可能失去整个天下;撤围南下,则意味着放弃政治中心和宗室亲王,同样可能导致中枢崩溃。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围城的八旗兵中蔓延。他们大多是京旗子弟,家眷产业都在北京,如今不仅老家被“端”,连南方的退路和财源也眼看要断,军心士气瞬间跌至谷底。
一些原本就心怀鬼胎的宗室和将领,眼神开始闪烁,私下里的串联变得更加频繁。或许……是时候为自己,为家族,考虑一条新的出路了?
紫禁城,依旧沉默地矗立在那里,但它所代表的皇权威严,在这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崩塌。而城内的那个人,仿佛一个耐心的渔夫,正静静等待着鱼儿在混乱中自己撞入网中。
对峙进入第二十天,紫禁城,太和殿前广场。
被软禁的数十位亲王、郡王、贝勒们,第一次被集中带到了这里。他们面色憔悴,惊疑不定地看着站在汉白玉台阶上的那个身影——雍正天王,或者说,上帝次子。
雍正没有穿龙袍,也未着戎装,而是一身素色的布袍,目光扫过下面这些惶惶不可终日的宗室贵胄。
“诸位王叔、王弟、子侄,”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尔等可知,为何这万里江山,会落到今日内忧外患、烽烟四起的地步?”
没人敢回答。
“因为‘天子’已不足以承载天命!”雍正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狂热的感染力,“自诩天子,承天牧民,却搞得民不聊生,满汉隔阂,官逼民反!这‘天’,是何等不公?又是何等无力!”
他话锋一转:“朕乃上帝次子!上帝,乃独一无二之真神,高于尔等所知之‘天’!朕奉上帝之命,降世救赎,非为灭满,亦非为兴汉,乃是要涤荡这污浊世道,为上帝遴选真正的‘选民’,建立人间天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