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说半月之后,魏国公等人将凯旋而归,届时父皇将亲率百官出城相迎,设宴庆功......
特命我来请先生,以神农圣人之尊同赴盛典。
周王朱橚想起此行目的,向燕长倾发出邀请。
燕长倾颔首应允:自当如期赴约。
这般灭国级的大捷庆宴,倒令他颇感兴趣。如此功业必当青史留墨,宴席盛况与列席者亦会载入史册。虽说他早已注定名垂千古,但青史多添几笔又何妨?
不知此番谁有幸晋封国公?朱橚兴致盎然。此等大胜至少能封赏一两位国公,只是花落谁家尚未可知。
殿下竟也不知?燕长倾含笑望向监国辅政的假太子。若论谁知晓封爵内情,当属朱橚最为了解。
朱橚摇头道:我问过父皇,他却不肯明言。略作沉吟又道:不过有资格者,不外乎颍川侯傅友德、定远侯王弼、西平侯沐英、永昌侯蓝玉四人。此战除三位国公外,唯他们功勋最着却未得国公之位。
但四人同封恐难实现,至多择其二。终究剿灭的只是北元残部,就看谁更得圣心了。
燕长倾笑而不语。若依原本历史轨迹,受封国公者当是颍国公傅友德与凉国公蓝玉。
历史轨迹已然......
洪武十四年二月初二,龙抬头吉日。
徐达统帅北伐先锋十万劲旅,押解北元皇帝恩克卓里克图及众降将凯旋。此番远征调兵六十万,收降二十万元军,合计八十万之众。
为免百万军民同返应天之扰,徐达特选战功最着的十万精兵,押解元廷要犯并携战利品先行。留曹国公李文忠、定远侯王弼、西平侯沐英统率余部五十万大军及二十万降卒缓行,静候圣裁。
徐达遂偕宋国公冯胜、永昌侯蓝玉、颍川侯傅友德等大将率先还朝。应天城外,朱元璋亲率百官相迎,犒赏三军。十万将士城外受赏,宫中则设盛宴以待诸将。
御宴正酣,朱元璋搁盏含笑环视众将。满朝文武皆知重头戏将至——此前所封皆为普通将士,冯胜、蓝玉、傅友德等大将尚未受赏。此等不世之功,封公拜爵亦不为过。
蓝玉、傅友德等侯爵将领目光灼灼,此战或可助其跨越侯爵至国公的关键一步。唯徐达、冯胜两位国公神色自若,静待圣意。
再往上封赏,便只剩下封王了!
然而,谁敢在活着的时候妄想封王?!
这简直是在逼朱元璋对自己下 !
通常来说,武将勋贵若想封王,唯一的可能便是死后追封。
像常遇春那样,死后被追封为某王,才是正常的封王途径。
其他任何时候,活着封王,无异于自取 !
因此,即便朱元璋真想给他们封王,除非他们疯了、不想活了,否则绝不敢接受。
若不封王,即便此次功劳再大,也不可能让他们府中再多出一位国公。
因为这会打破武将勋贵乃至朝堂权力格局的平衡。
所以徐达、冯胜猜测,这次的赏赐多半是金银珠宝等财物,或许还能让他们的子嗣获封一两个伯爵之位。
坐在上首的朱元璋面带笑意,看着徐达和冯胜,开口道:
“魏国公、宋国公,以及曹国公,此次率军北伐有功,赐钱万贯、田千亩,金银珠宝若干……另可择一子荫封伯爵!”
话音刚落,身后两名内侍捧着早已拟好的圣旨,走向魏国公徐达和宋国公冯胜。
“臣,领旨谢恩!”
徐达、冯胜接过圣旨,单膝跪地谢恩。
两人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们真怕朱元璋会给他们封王的赏赐。
若朱元璋真要封王,无论他们接不接受,都意味着他们已功高震主,朱元璋动了杀心。
幸好,朱元璋尚未觉得他们到了那个地步。
封赏完三位国公后,接下来便轮到参与此战的侯爵们。
文武百官的目光纷纷投向颍川侯傅友德和永昌侯蓝玉。
虽然众人不清楚此次谁能晋封国公,但他们知道,若有人能获此殊荣,必定是功劳仅次于国公的颍川侯傅友德、定远侯王弼、西平侯沐英和永昌侯蓝玉四人。
感受到众人的注视,以及朱元璋不时扫来的目光,傅友德和蓝玉端起酒杯佯装饮酒,试图保持镇定,但握着酒杯的手却微微发颤。
朱元璋打量了傅友德和蓝玉片刻,忽然看向徐达,开口问道——
1153年
“此役何人率先攻破北元王都,生擒恩克卓里克图?!”
徐达眼中掠过一丝疑惑,此事早已在捷报中详陈,但朱元璋既当廷垂询,他自当殿前回禀。
“启禀陛下,颍川侯首破王都,生擒敌酋!”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