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工学院的图书馆,像一座巨大的、沉默的堡垒。
空气里浮动着旧书页和防虫樟木混合的独特气味。
张汉玉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在图书馆三楼,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角落,一本深蓝色硬壳封面的英文原版书静静地躺在书架上。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他伸出手,指尖触碰到书脊,动作轻柔,仿佛在触摸一件易碎的珍宝。
这本书,是孤本,馆内唯一的一本,而且标注着【馆内阅览,概不外借】。
张汉玉抱着书,找到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落满灰尘的空气中投下一道道光束。
他打开书,一页一页地翻看。
那些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和复杂的电路图,对他来说,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他从怀里掏出笔记本和铅笔,开始疯狂地抄录。
他的动作很快,铅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生怕下一秒这本书就会消失。
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这扇门里的所有东西都搬进自己的脑子里。
一个清脆的女声在他头顶响起。
“同学,你这样抄,是抄不完的。”
张汉-玉的笔尖一顿,猛地抬起头。
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穿着白衬衫、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女生。
是她。
开学那天,在校门口接待新生,那个计算机系的学姐。
苏晓萌。
她的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眼睛很亮,像两颗浸在水里的黑曜石。
张汉玉的脸颊有些发热,他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她。
“学姐。”
他站起身,有些局促。
苏晓萌的视线落在他面前摊开的英文原版书上,又看了看他那本已经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这本书不能外借,所以你打算把它整个抄下来?”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好奇,还有一点不易察觉的……好笑。
“我……我看得慢。”
张汉玉说了一个最简单的理由。
“看得慢,不是因为你不懂,是因为很多词,你根本不认识。”
苏晓萌一语道破。
她拉开对面的椅子,很自然地坐了下来,并没有征求他的同意。
“比如这个,Von Neumann architecture。”
她伸出纤细的手指,点在书页的一行字上。
“冯·诺依曼结构。”
张汉玉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个词他刚才琢磨了半天,只根据上下文猜测它是一种“构造”,但完全不知道前面那个名字的含义。
“它定义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把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分离开。”
苏晓萌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脑中的一把锁。
之前那些零散的、从杂志残页上看到的知识点,在这一刻被串联了起来。
“那……那这个‘logic gate’呢?”
张汉-玉立刻指着另一个他卡了很久的词组问道。
他的反应速度超出了苏晓萌的预料。
她本以为他会愣神,或者需要消化一下。
“逻辑门。”
她回答。
“是实现基本逻辑运算的单元电路。比如‘与’、‘或’、‘非’。”
张汉玉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所以,复杂的计算,就是通过无数个简单的逻辑门组合,进行高速的‘是’或‘否’的判断来实现的?”
他的问题,让苏晓萌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她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穿着朴素、甚至有些土气的学弟。
他的眼神里没有一丝迷茫,反而像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
这个问题,已经触及到了计算机运算的本质。
这不是一个刚入学、连专业术语都认不全的新生该有的理解深度。
“对。”
苏晓萌过了好几秒才点头。
“可以这么说。”
“你……之前接触过这些?”
“在一些旧杂志上看到过一点。”
张汉玉没有多说,他的注意力已经完全回到了书本上。
“学姐,这个词怎么念?”
“Instruction set,指令集。”
“这个呢?”
“Compiler,编译器。”
“这个……”
他们的对话,从一问一答,逐渐变成了某种奇特的共鸣。
张汉玉负责提出问题,他的问题精准、刁钻,总能切中要害。
苏晓萌负责解答,她像一个熟练的向导,为他扫清语言上的障碍。
阳光在桌面上缓缓移动。
图书馆里的人来了又走。
只有他们这一方小小的角落,时间仿佛静止了。
张汉玉不再抄书了。
他的笔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关键词和自己的理解,偶尔画出几个简单的逻辑图。
他吸收知识的速度,让苏晓萌感到心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请大家收藏:(m.x33yq.org)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