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前丹陛之上,一切已准备就绪。一把覆盖明黄云龙纹锦袱的蟠龙金椅,面南背北,巍然置于丹陛中央,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冕服案设于金椅左侧,其上整齐叠放着皇帝的十二章纹玄衣纁裳衮服、十二旒通天冠、金玉大带、赤舄(xì)等全套衮服。宝案设于右侧,明黄锦缎上,供奉着一方螭纽白玉大玺——即将成为大明王朝的传国玉玺,印文“大明皇帝之宝”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请陛下即皇帝位——!” 左丞相李善长,这位开国第一文臣,须发花白,身着最高等级的绯色仙鹤补朝服,手持玉笏,率领文武百官,在丹陛下齐声高呼,声浪如潮。
朱元璋在世子朱标、诸皇子及贴身内侍的簇拥下,沿着御道,缓步登上丹陛。他神色肃穆,每一步都踏得无比沉稳。来到金椅前,他并未立刻落座,而是环视全场,目光扫过每一张激动、敬畏、期盼的脸庞。最终,他的视线在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刘基、朱栋等核心重臣脸上停留片刻,微微颔首。
李善长会意,再次高唱:“请陛下升御座——!”
朱元璋这才缓缓转身,在李善长和右丞相徐达的虚扶下,稳稳坐于蟠龙金椅之上。这一刻,他不再是吴王朱元璋,而是受命于天的大明开国皇帝!
“更——服——!” 司礼监太监长声宣喝。
早已恭候的执事官,捧着冕服案与宝案,趋步上前,跪于金椅两侧。李善长、徐达作为百官之首,代表群臣,亲手为皇帝更衣。他们小心翼翼地解下朱元璋祭天时的玄色冕服纁裳,露出中单。随后,李善长捧起玄衣纁裳衮服,徐达捧起通天冠,在执事官的协助下,极其庄重地为皇帝穿戴起来。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象征着皇帝对天地万物的统御;十二旒玉藻垂于冠前,遮住了帝王的喜怒,更显天威难测。金玉大带束腰,赤舄着足。当最后一步完成,身着全套衮冕的朱元璋端坐于金椅之上,煌煌天威,君临天下!
“排——班——!” 赞礼官的声音穿透云霄。
文武百官如同精密的机械,瞬间按照早已演练千遍的班次排好。文官以李善长为首,武官以徐达为首,序列分明,肃然无声。
“鞠躬——!拜——!兴——!” 赞礼官的口令清晰而富有韵律。
随着口令,百官齐刷刷地躬身、下拜、起身。每一次起伏,都伴随着太常寺乐工奏响的《万岁乐》:
“鞠躬!” 乐起,庄严肃穆。
“拜!” 百官匍匐于地,额头触地。乐声低沉雄浑,如大地承托万物。
“兴!” 百官起身肃立。乐声上扬,充满希望与力量。
如此反复,行三跪九叩之大礼!每一次跪拜,都是对皇权的绝对臣服;每一次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浪都如雷霆般撼动殿宇,直冲霄汉!奉天殿的金瓦在声浪中似乎都微微震颤。三跪九叩毕,乐声暂歇。丹陛之上,气氛达到顶峰。
“献——宝——!” 司礼监高唱。
李善长整理衣冠,神情无比庄重,双手捧起宝案上那方螭纽白玉大玺,一步一顿,缓缓行至金阶之下,在距离御座九步之遥处,双膝跪倒,将玉玺高高举过头顶:
“臣左丞相李善长,谨奉天命,献传国玉玺!愿吾皇执此神器,承天景命,统御万方,开大明万世之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那方温润而又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玉玺上。他缓缓抬手。侍立一旁的秉笔太监朴公公立刻趋前,恭敬地从李善长手中接过玉玺,转身奉至御前。
朱元璋伸出双手,稳稳地接过了这方沉甸甸的白玉螭纽大玺。入手温润,却又重若山河。他凝视着玺纽上那栩栩如生、威严盘踞的螭龙,指尖缓缓摩挲过“大明皇帝之宝”六个刚劲有力的篆字。这一刻,江山社稷、亿万生民,仿佛都系于他掌中这方寸之地。一股磅礴浩然的使命感与无上的威严感油然而生。他将玉玺郑重地安放于御案之上。
“受——宝——成——礼——!” 赞礼官的声音带着激动的颤音。
鞠躬拜兴,百官再次行全套鞠躬、拜兴礼,乐奏《朝天子》。
搢笏三舞蹈,百官将手中玉笏插入腰带,双手合拢于胸前,随乐起舞三次,动作古朴庄严,象征欢欣拥戴。
跪山呼,百官跪地,齐声高呼:“圣躬万福!” 声震殿宇。
出笏俯伏兴,百官取出玉笏,俯身再拜,然后起身。
复位,百官退回原位肃立。
每一步都一丝不苟,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千年礼制的庄严与对新朝的无限期许。奉天殿内外,唯有乐声、赞礼声与山呼声交织,汇成开国肇基的宏大交响。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