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隐身测试带来的震撼尚未平息,那两台兀自发出刺耳警报、信号条死死归零的测试仪器,仿佛还在无声地诉说着刚才发生的、违背物理常识的一幕。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凝滞的寂静,只有众人粗重不一的呼吸声,以及仪器那令人心烦意乱的“嘀嘀”声。
安国邦的脸色依旧难看,穆青山将军的眼神深邃如渊,雷动则死死盯着“应龙”,胸膛剧烈起伏,仿佛不这样就无法获取足够的氧气。
张飞那句“看看变形能力”,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又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将所有人的神经再次绷紧到了极限!
变形?!
这个词在航空领域并非陌生,可变后掠翼技术早已应用。
但所有人都清楚,张飞口中的“变形”,绝不仅仅是指机翼角度的简单改变!
联想到之前那超越理解的动力和堪称“物理抹除”的隐身能力,这“变形”二字,此刻听起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更加令人心悸的意味。
“接下来,是自适应变形能力验证。”
张飞的声音依旧平淡,听不出丝毫波澜。
他走回控制台,手指在屏幕上快速而精准地滑动、点击,调出了另一个界面。
屏幕上显示出“应龙”战机的三维模型,旁边是复杂的参数设置选项。
他头也不回,仿佛只是在进行一次普通的设备调试,随口解释道:
“为了适应不同的飞行包线和任务需求,‘应龙’……嗯,我是说这个模型,具备一定程度的气动外形自适应调整能力。”
“我给它设计了几种预设模式,比如高速突防、高机动格斗、长航时巡航之类的。”
“现在,我们切换到‘高速突防’模式看看效果。”
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在介绍一台多功能料理机有不同的档位。
但在场的每一个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自适应调整?几种预设模式?高速突防?
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指向的是一种只存在于理论设想和科幻作品中的、革命性的航空技术!
就在张飞通过外部指令板输入指令,按下确认键的瞬间——
变化发生了!
首先传入众人耳中的,并非预想中巨大的机械轰鸣或液压作动声。
而是一阵极其细微、密集、仿佛无数精密钟表零件在协同运作时发出的、带着金属质感的“嗡嗡”声和“咔嗒”声。
这声音并不响亮,却异常清晰,仿佛直接响在每个人的脑海里,带着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精密感和科技感。
紧接着,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应龙”那流畅的机身,开始了一种无声却震撼人心的形态转变!
最为明显的是那双巨大的主翼。
翼根与机身连接处,覆盖着的蒙皮下方,传来更加明显的、流畅而稳定的机械运作声。
原本为了兼顾低速起降和高速性能而采用的中等后掠角主翼,开始缓缓地、坚定地向后转动!
整个过程平稳得令人发指,没有丝毫的抖动或迟滞。
随着主翼后掠角度的增大,整个机身的纵向线条被迅速拉长,变得更加尖锐,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高速特征,仿佛一柄即将离弦射出的致命箭矢!
这还仅仅是开始!
几乎在同一时间,位于机头两侧的鸭翼,也开始了同步调整。
它们并非简单地改变偏转角度,而是连同根部的基础结构一起,进行了小幅度的伸展和角度微调,以匹配新的气动中心,确保飞行稳定性。
更让众人瞳孔收缩的是,连垂直尾翼和机身腹部的一些控制蒙皮,也发生了极其细微但确实存在的形变和调整!
整个“应龙”,仿佛一个拥有生命的有机体,正在根据环境需求,主动且精准地优化着自己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器官”!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超越时代的工业美感和一种冰冷的、高效的智能感。
从开始到结束,不过短短七八秒时间。
当所有的细微声响停止,机械运作归于平静之后,呈现在众人眼前的,已经是一架与之前气质截然不同的战机!
如果说之前的“应龙”像是一头收敛爪牙、沉稳匍匐的巨兽,那么此刻的它,就是一把彻底出鞘、锋芒毕露、只为极致速度而生的利剑!
那极度后掠的主翼,尖锐的机头,以及所有为了高速而优化的线条,无不散发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和速度感!
“嘶——”
不知道是谁,首先控制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声音如同打开了某个开关。
紧接着,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抽气声在修理站内响起!
那些技术军官们,已经彻底失去了语言能力,只能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表达着内心山呼海啸般的震撼。
他们看着那架仿佛瞬间“切换”了形态的战机,感觉自己几十年建立的航空知识体系,正在眼前寸寸崩塌!
这根本不是简单的可变后掠翼!
这是全身性的、细微到蒙皮层面的、自适应气动外形重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