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的“鸽子静默围观事件”在持续了令人窒息的两个小时后,终于像它们出现时一样突兀地结束了。没有任何预兆,成千上万只鸽子仿佛同时接收到了某个无声的指令,齐刷刷地振翅起飞,如同一片巨大的、灰色的云,无声无息地融入城市的天际线,消失不见。
只留下阳台上密密麻麻的爪印和几片零落的羽毛,证明那并非一场集体幻觉。
凌一凡虚脱般地瘫在地上,背后全是冷汗。王大锤则保持着目瞪口呆的姿势足足五分钟,才艰难地合上下巴,看向凌一凡的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困惑以及一丝“我室友可能真是个深藏不露的邪教头子”的惊恐。
“凡哥……刚才……那是……” “别问!”凌一凡有气无力地打断他,声音沙哑,“什么都别问……就当什么都没发生……”
王大锤难得地闭上了嘴,但那种看神仙(或者看神经病)的眼神始终没变。
凌一凡心力交瘁,他现在只希望这破事儿能像之前的绿化带事件一样,被归咎于集体幻觉或者某种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然后慢慢被人遗忘。
但他忘了,有一个人的职业本能就是追查“无法解释的现象”。
苏小婉整个周末都处于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绿化带神秘复苏、广场舞音响集体瘫痪、再加上凌一凡与猫群的神秘互动以及那段模糊视频里疑似凭空出现的猫粮……这些碎片在她脑海中不断组合、发酵。
她坚信,自己即将挖掘出一个惊天动地的都市超自然大新闻!这绝对能让她从跑菜市场猪肉价格的实习记者,一跃成为挖掘真相的知名调查记者!
于是,她利用整个周末的时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理手头所有的“证据”:
1. 绿化带前后对比照片:枯黄与翠绿的强烈对比,视觉冲击力极强。
2. 音响瘫痪事件描述:多位大妈的证词(虽然重点在声讨物业),强调了事件的同步性和诡异。
3. “猫王”与豪华猫窝的照片:重点突出了猫窝的精美和猫群的异常聚集。
4. 那段模糊视频:虽然看不清猫粮如何出现,但凌一凡低语后立刻有东西掉落的时间点极其可疑。
5. 凌一凡的“异常”:她详细记录了凌一凡近期的躲闪行为、对超自然话题的过度反应、以及深受小动物“喜爱”的特质(包括鸽子事件她虽未亲眼目睹,但从惊魂未定的王大锤那里旁敲侧击到了一点“很多鸟”的碎片信息)。
她文思如泉涌,妙笔生花,将这些线索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写成了一篇长达五千字的报道初稿。标题暂定为:
《都市奇谭:隐藏在身边的“猫王”与“绿化之神”?——海都XX小区连续超常事件调查》
文章中,她并未直接下结论,而是以探索的口吻,将种种巧合与异常呈现出来,引用了“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和“目击者”的说法,重点描述了绿化带一夜复苏的不可思议、音响集体故障的离奇、以及那个与猫群关系神秘、并能吸引鸟类(她谨慎地采用了王大锤的说法)的“关键人物L先生”。她甚至大胆推测,这些事件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暗示有一位匿名的、拥有特殊能力的“守护者”或者“自然之子”存在于小区之中。
字里行间,充满了记者发现重大线索的兴奋和一种揭秘般的悬疑感。
写完最后一个字,苏小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洋溢着成就感的光芒。她反复检查了几遍,自觉逻辑清晰,证据链(自认为)完整,虽然缺乏直接的科学证据,但作为一篇引人入胜的都市传说报道,绝对足够吸引眼球!
周一一大早,她就迫不及待地将这篇呕心沥血之作发给了她的主编,附言中激动地表示这可能是近期最大的本地新闻热点,请求尽快刊发。
然后,她就开始焦灼而期待地等待回复,想象着文章发表后引起的轰动,甚至已经开始构思后续的追踪报道了。
然而,不到一个小时,主编的回复就来了。
不是通过邮件,而是直接内线电话把她叫进了办公室。
主编是个四十多岁、头发稀疏、常年带着黑眼圈的中年男人,此刻正皱着眉头,用手指敲打着打印出来的那篇报道。
“小苏啊,”主编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无奈,“你这篇……东西……我看完了。”
“主编,您觉得怎么样?是不是很劲爆?”苏小婉眼睛发光,迫不及待地问。
“劲爆?”主编嗤笑一声,拿起那叠稿纸晃了晃,“是挺劲爆的。劲爆得像昨晚没睡好做的一场光怪陆离的梦!或者像是嗑了什么不该嗑的东西之后产生的幻觉!”
苏小婉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主、主编,这些都是有依据的!我调查了……”
“依据?什么依据?”主编打断她,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几张绿化带的照片?能说明什么?万一只是物业半夜偷偷换了草皮呢?几个大妈说音响坏了?电路老化不行吗?一段模糊得什么都看不清的视频?还有一个神神叨叨、据说很受猫喜欢的邻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不是神2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不是神2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