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制度奠基,三院九司立乾坤
乾朝初立,百制待兴。
承天殿的烛火已连烧三夜,灯油添了一次又一次,烛芯结出的灯花簌簌落在案上的图纸上 ——
那是林烨亲手绘制的 “乾朝制度架构图”,用红笔圈出的 “三院九司” 四个字,在火光下透着沉甸甸的分量。
林烨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尖还沾着炭灰。
殿内围坐的核心成员都没歇着:萧月瑶正整理北境三年的赋税账簿,指尖划过 “铁路运费降低四成” 的记录,不时标注可复用的治理经验;
赵铁柱捧着风骑营的训练手册,粗粝的手指在 “骑兵协同战术” 那一页反复摩挲,想着军务司该如何承接旧制;
阿牛则带来了格物院的工坊台账,上面记着蒸汽机的量产进度,工务司的职能边界在他心里渐渐清晰。还有新选拔的实务人才 ——
曾主持过村落均田的老秀才周启元,擅长调解部族纠纷的鲜卑长老巴特尔,刚通过新科举的农政书生苏小梅,都围在长案旁,手里的纸笔始终没停。
“乾朝不设三省六部,不行郡县旧制。” 林烨终于开口,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却格外坚定。他拿起炭笔,在巨板上一笔一划写下 “三院九司” 四个大字,炭灰簌簌落在青砖上,“立三院九司,分权制衡,各司其职 ——
既要让权柄不被一人独揽,也要让事有人做、责有人担。”
话音落时,苏小梅忍不住问:“林帅,这三院九司,如何与之前定的选举制度相扣?总不能选了乾主和议事院代表,却没地方议事、没地方断案吧?”
这话问到了关键处。林烨放下炭笔,走到巨板前,指着 “三院” 二字解释:“三院之首是议事院,正是咱们之前定的‘职业 + 族群’配额制,一百二十席代表,农、工、军、士、外、民六域各占其位。
往后乾朝的国策、律法,比如铁路要修到哪、赋税该收几成、新科举考什么,都得议事院开会商议,过了半数才能推行。”
他特意看向周启元:“周先生之前在盐湖寨主持均田,知道百姓最关心田亩分配。
往后民务司要推新的田策,得先报议事院,让农耕领域的代表们审一审,看看是不是真能让百姓得实惠 ——
这就是选举制度里说的‘定国策’,不是一句空话。”
周启元连连点头,在纸上记下 “议事院审议田策” 几个字,笔尖都带着劲。
“第二院是评理院。” 林烨继续道,“之前咱们说选举有争议要找评理院,现在它的职权限得更全 ——
不光管选举舞弊、实绩造假,还要解释国法、审理要案。
比如有人贪了税银,律务司审完,若当事人不服,就得上评理院;再比如议事院定的律法有歧义,也得评理院来解释清楚。”
他看向巴特尔:“巴特尔长老,您在草原上断过不少部族纠纷,最懂‘公正’二字。评理院的九位长老,就按您这样的标准选 ——
得是各领域德高望重、精通实务的人,不选举,不论任期,农领域选老农夫,工领域选老工匠,军领域选老将领,这样才镇得住场子,断得了难案。”
巴特尔眼中一亮,放下手中的酒囊,认真道:“林帅放心,草原上选断事人,只看能不能公平,不看是不是贵族。
评理院要选长老,我鲜卑部愿推最懂草原律法的老萨满来!”
“第三院是监察院。” 林烨的语气沉了些,“这是纠察百官的利剑,独立于三院九司之外,谁都管不了它,只对乾主负责。
设‘风闻使’十名,不用等百姓举报,只要听说有官员贪赃枉法、玩忽职守,就能直接查 —— 不管是九司的司长,还是议事院的代表,哪怕是我这个乾主,做得不对,监察院也能上书弹劾。”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静了。赵铁柱挠了挠头:“那要是监察院的人自己贪了怎么办?”
“问得好。” 林烨笑了,“监察院的风闻使,得从有‘清白实绩’的人里选 ——
比如在铁路工地没拿过一文回扣的监工,在工坊里没占过一块木料的工匠。
而且每三年要由议事院和评理院联合考核,不合格的直接撤,绝不让这把剑生锈。”
讲完三院,林烨转身指向巨板另一侧的 “九司”:“九司都归国务院管,是干实事的地方,每个司的职能都从北境过往的经验里来,不搞虚的。”
“民务司由柳娘子兼领。” 他看向坐在角落的柳娘子,她正抱着流民安置的册子,眼眶还有些红 ——
前几日刚安置了一批从中原逃来的百姓。“管户籍、田亩、赋税、赈济,比如谁家里分了几亩地,税该交多少,遭了灾该发多少粮,都归民务司管。
柳娘子之前管过流民安置,知道百姓的苦,这位置非你莫属。”
柳娘子站起身,声音轻柔却坚定:“请林帅放心,民务司绝不会让百姓再饿肚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