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虽然不像刘基知道“童渊”这个名字在后世演义中的分量,但“枪神”二字,已足以让他肃然起敬,看向童林的目光更加不同。
童林见刘基和太史慈反应巨大,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声音也低了几分:“我……我是瞒着父亲,偷偷下山的。”
“哦?这是为何?”刘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尽量平静地问。
童林抬起头,眼中露出了年轻人特有的憧憬和坚定:“我听闻三位师兄的事迹。大师兄张任,在益州效力,人称‘西川枪王’,镇守一方;二师兄张绣,在北地闯下‘北地枪王’的名号,雄踞宛城;尤其是三师兄赵云,赵子龙,听闻他在公孙瓒将军麾下,白马银枪,忠勇无双,天下闻名!”
他语气渐渐激动:“父亲常说我年纪尚小,枪法未成,不许我下山。可我……我不愿永远活在山中,活在对师兄们的仰慕里。我也想如师兄们一般,凭手中枪,在这乱世中建功立业,寻一明主,匡扶汉室!所以……所以我便偷偷跑了出来,一路南下,听闻扬州刘使君是汉室宗亲,正与国贼相抗,便投入军中,想从小卒做起,凭自己本事挣取功名,也好……也好日后见了父亲和师兄,能挺直腰杆。”
原来如此!刘基恍然大悟。这是个小师弟偷偷下山模仿师兄们闯荡江湖的故事!结果因为性子沉稳(或者说有点内向),不张扬,就默默无闻当了小兵,直到今天被叛军逼得不得不暴露实力!这剧情……也太有传奇色彩了!
太史慈听得哈哈大笑,用力拍着童林的肩膀(童林被他拍得龇牙咧嘴):“好小子!有志气!不愧是枪神之后!就凭你今晚的本事,何须从小卒做起?公子,”他转向刘基,抱拳道,“童林兄弟武艺超群,忠义无双,当委以重任!”
刘基看着眼前这略显青涩却身怀绝技、志存高远的少年枪神之子,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欣喜和一种“捡到宝”的巨大幸福感。赵云的小师弟!这层关系,未来或许大有可为啊!
他郑重地对童林说道:“童壮士,令尊与子龙将军等人,皆是世间豪杰,令人敬仰。壮士不慕虚名,脚踏实地,更显难能可贵。如今汉室倾颓,奸雄并起,基虽不才,亦欲效仿先父,匡扶社稷,然力有未逮。今得壮士,如虎添翼!若壮士不弃,刘基愿拜壮士为牙门将,统领一军,随我左右,共扶汉室,拯黎民于水火,不知壮士意下如何?”
牙门将,地位已然不低,是重要的军中将领。刘基此举,既是酬功,更是表达极大的信任和重视。
童林看着刘基真诚而炽热的目光,感受到那份尊重和期许,想到自己下山的初衷,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他再次单膝跪地,抱拳过头,声音坚定而清越:“童林飘零之人,得蒙公子不弃,委以重任,恩同再造!林,愿效犬马之劳,追随公子,披肝沥胆,万死不辞!”
“好!好!得童林,乃天助我也!”刘基大喜,再次亲手扶起他,“今日双喜临门,一喜铲除内患,二喜得天赐虎将!传令下去,犒赏三军!另,将叛贼张英、樊能押入大牢,严加看管,待退敌之后,再行处置!”
翌日,天色刚蒙蒙亮,曲阿城下已是战鼓喧天,旌旗蔽日。孙策大军倾巢而出,列成森严阵势,显然是得知了张英、樊能叛逃失败被擒的消息,决定不再拖延,要一鼓作气拿下曲阿。那面醒目的“孙”字大旗下,小霸王孙策金甲锦袍,手持古锭刀,胯下骏马不安地刨着蹄子,他本人则目光灼灼,带着毫不掩饰的桀骜与战意,直视着曲阿城头。
城墙上,刘基一身素色戎装(尚在父丧期间),按剑而立,身旁左边是沉稳如山、手持长枪的太史慈,右边则是略显青涩但眼神锐利如鹰、紧握点钢枪的童林。身后是经过初步整顿、虽然依旧紧张但士气有所回升的守军。
“刘基小儿!”孙策声若洪钟,透过清晨的空气传来,带着轻蔑与挑衅,“汝父新丧,本将军念你年幼,若肯开城投降,献上印绶,我或可看在同是讨逆(指讨伐袁术等)一脉,饶你不死,许你一生富贵!若负隅顽抗,待我打破城池,鸡犬不留!”
刘基尚未答话,太史慈已是怒发冲冠,厉声喝道:“孙策!休得狂言!背主之贼(指孙策脱离袁术),安敢犯我疆界!太史慈在此,可敢与我一决生死?!”
孙策见是太史慈,眼中战意更浓,哈哈大笑:“太史子义!神亭岭未分胜负,今日正好做个了断!来战!”说罢,一拍战马,竟单人独骑,冲出阵前!
太史慈更不答话,向刘基请命道:“公子,末将请战!”
刘基知道此战不可避免,太史慈与孙策是宿命中的对手,他重重点头:“子义小心!童林,你为子义压阵,见机行事!”
“诺!”太史慈与童林齐声应道。太史慈挺枪跃马,冲出城门,直取孙策!
两马相交,枪刀并举,顿时战作一团!太史慈枪法沉稳老辣,势大力沉;孙策刀法刚猛霸道,气势如虹。二人皆是当世顶尖的猛将,这一番厮杀,直看得两军将士眼花缭乱,喝彩声、助威声震天动地。枪来刀往,火星四溅,斗了五十余回合,竟是难分高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旌旗:全球俯首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华夏旌旗:全球俯首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