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一行人在政务院家属院门口没聊几句,就见张猛快步从大院里走出来。他穿着笔挺的草绿色军装,腰间系着武装带,走到哨兵跟前低声说了几句,又出示了证件,哨兵敬了个礼,便侧身让开道路。张猛转身招手:“陈墨、秋楠,还有陈琴姐、王局长,进来吧,王叔和婶婶在屋里等着呢。”
往里走时,陈墨特意放慢脚步,给丁秋楠介绍:“秋楠,这位是张猛张哥,跟着王叔快二十年了,以前常带我去摸鱼抓鸟,跟亲哥一样。张哥,这是我媳妇丁秋楠,现在在钢厂总厂卫生室当厂医,人踏实,手也巧。”
丁秋楠赶紧停下脚步,对着张猛礼貌地笑了笑:“张哥您好,常听陈墨提起您,说您特别照顾他。” 她穿着军绿色棉大衣,帽子边缘沾着点雪花,脸颊冻得微红,显得格外拘谨又真诚。
张猛对着她点了点头,脸上露出难得的温和笑容:“秋楠妹子客气了,我跟陈墨这小子从小认识,照顾他是应该的。你们俩好好过日子,以后有啥难处,跟哥说。”
跟在后面的王家媛和王家栋也脆生生地喊:“猛叔,新年好!” 王家媛还伸出冻得发红的小手,想让张猛摸一摸 —— 她记得陈墨说过,猛叔以前会给陈墨塞糖,肯定是个好人。
“哎,新年好!” 张猛笑着弯腰,分别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从口袋里掏出两颗水果糖,递给他们,“拿着,甜丝丝的,别让你爸妈看见说我惯着你们。”
王家媛赶紧把糖攥在手里,王家栋也小声说了句 “谢谢猛叔”,姐弟俩的眼睛瞬间亮了 —— 过年能吃到水果糖,可是件稀罕事。
王建军看着张猛,拍了拍他的肩膀:“猛子,你今年不回山东老家了?往年这个时候,你早早就张罗着买火车票了。” 他跟张猛是老战友,以前在一个部队待过,知道张猛的媳妇和孩子一直在老家。
“今年不回了,” 张猛脚步没停,语气带着几分欣慰,“夏天的时候把媳妇和孩子接过来了,就在离这儿不远的家属院住。当时接过来的时候事儿多,安顿好她们我就归队了,没来得及跟你们说。” 他报了个地址,“就在西三旗那边,没事你们带着孩子过去玩,我媳妇炖的山东大骨头,味道不错。”
“那可得去!” 陈琴立刻接话,眼睛里满是期待,“我早就想尝尝山东菜了,到时候你可别嫌我们麻烦。” 她跟张猛媳妇没见过面,但听王建军提过,是个爽朗的山东姑娘,早就想认识认识。
几人边走边聊,丁秋楠则好奇地打量着周围 —— 刚进大门时,是两排整齐的小平房,窗户里亮着暖黄的灯光,却没见有人进出,安静得很;再往里走,是一片光秃秃的小树林,树枝上挂着几盏红灯笼,风一吹,灯笼轻轻摇晃,映得地面光影斑驳;过了小树林,眼前豁然开朗,十几栋两层小楼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每栋楼都有独立的小院,院门口挂着红灯笼,偶尔能听见某个院子里传来孩子的笑声和零星的鞭炮声。
“这里比咱们四合院安静多了。” 丁秋楠小声跟陈墨说,眼神里满是好奇。
“这是政务院的家属院,管理严,住的大多是老干部,平时都比较低调。” 陈墨小声解释,刚说完,就看见一队穿着军装的战士背着枪走过来,步伐整齐,眼神锐利,显然是在巡逻。丁秋楠赶紧收回目光,心里愈发觉得这里不一般 —— 能让战士背着枪巡逻的地方,住的肯定都是重要人物。
转过一个弯,陈墨远远就看见一栋小楼的院门口站着两个人 —— 正是王叔和王婶。王叔穿着灰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背着手站在那里,面容严肃;王婶穿着藏蓝色棉袄,围着一条红色围巾,手里拿着一个热水袋,时不时往手上哈气,眼神却一直朝着他们来的方向望。
“叔!婶!” 陈墨赶紧加快脚步,一只手推着自行车,另一只手拉住丁秋楠,生怕她跟不上。离着还有五六米远,他就大声喊:“这么冷的天,您二位怎么在门口等啊?屋里多暖和。”
走到跟前,陈墨先把丁秋楠推到前面,笑着介绍:“叔,婶,这是您侄媳妇丁秋楠,在钢厂上班。秋楠,这是王叔和王婶,我爸妈的老战友,跟亲叔亲婶一样,你跟着我叫就行。”
丁秋楠赶紧上前一步,对着王叔和王婶鞠了个躬,声音甜丝丝的:“王叔新年好,王婶新年好!一直听陈墨提起您二位,今天终于见到了。” 她有点紧张,双手紧紧攥着布包的带子,指节都泛白了。
王婶立刻上前拉住丁秋楠的手,把热水袋塞到她手里:“哎哟,秋楠啊,快暖暖手!这孩子,长得真俊,比陈墨这小子说的还好看。” 她拉着丁秋楠的手不放,上下打量着,“在钢厂上班累不累?食堂的饭菜好不好吃?陈墨这小子对你好不好?要是他敢欺负你,你跟婶说,婶替你收拾他!”
丁秋楠被王婶的热情弄得有点不好意思,脸颊更红了,小声说:“不累,同事都挺照顾我的,陈墨对我也很好,什么活都不让我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