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秋楠没一会儿就收拾妥当,陈墨赶紧从衣柜里拿出厚棉大衣,帮她穿上 —— 这大衣是去年冬天特意给她买的,藏蓝色的面,里面填着新棉花,厚实又暖和。他又拿起枣红色的围巾,绕着丁秋楠的脖子缠了两圈,把她的耳朵也裹进去,再戴上栽绒帽和棉手套,最后检查了一遍:“好了,这样就不冷了,跟个小团子似的。”
丁秋楠对着镜子照了照,笑着说:“裹这么厚,都快动不了了。” 她手里提着给陈琴家带的拜年礼 —— 一个布包里装着一包龙井茶叶、一包水果糖、三斤苹果和一封稻香村的点心,另外还有两个红包,是给王家媛和王家栋的压岁钱,每个红包里装了十块钱,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
“走,咱们出发!” 陈墨推着自行车,丁秋楠坐在后座,怀里抱着布包,两人慢慢往陈琴家所在的粮食局家属院走。刚出四合院,丁秋楠就问:“早上你去送一大妈,院里是不是很多人都去帮忙了?”
“是啊,二大爷、三大爷,还有何雨柱他们都去了。” 陈墨边骑车边说,把早上送一大妈的事细细讲给她听,“一大妈状态挺好的,李医生给安排了单独的病房,何雨水和何雨柱留下来照顾了。”
丁秋楠听完,轻轻用头怼了怼陈墨的后背,有点不好意思:“这么说,院里人都知道我睡过头了?多丢人啊。”
“丢什么人,过年嘛,睡个懒觉很正常。” 陈墨笑着安慰她,“再说了,我媳妇累着了,多睡会儿是应该的,别人羡慕还来不及呢。”
丁秋楠被他逗笑了,也不再纠结,靠在他背上,感受着冬日里的暖阳 —— 街上的人很多,大多穿着新衣服,手里提着年货,脸上满是笑容。偶尔有卖糖葫芦的小贩经过,“冰糖葫芦 ——” 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还有孩子拿着小鞭炮,在大人身边跑着玩,整个街道都浸在浓浓的年味里。
骑了约莫二十分钟,终于到了粮食局家属院。陈琴家住在二楼,两人刚走到楼下,就听见王家媛的声音:“舅舅!舅妈!” 只见王家媛穿着粉色的棉袄,从楼道里跑出来,身后跟着王家栋 —— 王家栋今天没再装小大人,看到陈墨手里的布包,眼睛都亮了。
“媛媛、家栋,新年好!” 丁秋楠赶紧从布包里拿出红包,递给他们,“这是舅妈给你们的压岁钱,拿着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王家媛接过红包,高兴得蹦了起来:“谢谢舅妈!” 王家栋也小声说了句 “谢谢舅妈”,手里紧紧攥着红包,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 平时陈琴很少给他们这么多零花钱,十块钱够买不少玩具了。
陈琴和王建军听到声音,也从屋里走出来。陈琴接过丁秋楠手里的布包,笑着说:“来就来,还带这么多东西,太客气了。” 王建军则拍了拍陈墨的肩膀:“来得正好,我刚炖了鸡汤,快进屋暖和暖和。”
进屋后,陈琴把红包从孩子们手里收了过来,笑着说:“这钱妈给你们攒着,等开学了给你们买文具。” 王家媛虽然有点不乐意,但也知道妈妈的脾气,只能点了点头。丁秋楠看着这一幕,想起自己小时候妈妈也这样,忍不住笑了 —— 天下的妈妈都一样,总想着给孩子攒钱。
中午吃饭时,王建军拿出一瓶白酒,想跟陈墨喝两杯,陈墨赶紧摆手:“姐夫,我戒了,准备要孩子,烟酒都得忌着。”
王建军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好!有志气!为了孩子,这酒咱不喝了,以后等你有了孩子,咱们再好好喝一杯。” 他自己也没多喝,只倒了小半杯,意思了一下。
饭菜很丰盛,有炖鸡汤、红烧肉、炒鸡蛋,还有陈琴包的饺子 —— 丁秋楠吃得格外香,连喝了两碗鸡汤。吃完饭,几人坐在客厅里聊天,陈琴问起新院子的事:“富老大那边什么时候能修好?需要帮忙的话跟我说,我认识街道办的人,能帮你协调点材料。”
“姐夫说松木下周就到,过完年就能动工,估计开春就能修好。” 陈墨说道,“到时候修好,请您和姐夫来家里吃饭。”
“那肯定去!” 陈琴笑着答应,又叮嘱丁秋楠,“秋楠,你平时多注意身体,陈墨要是欺负你,跟姐说,姐帮你收拾他。”
丁秋楠笑着点头:“姐,他不敢欺负我,他对我可好了。”
聊了约莫一个小时,陈墨看时间不早了,就提出要走 —— 明天还要回丁秋楠的娘家,得早点回去收拾东西。陈琴也没多留,给他们装了不少年货,有炸丸子、蒸馒头,还有一瓶自己腌的咸菜:“拿着,路上吃,明天回娘家,别空着手去。”
“谢谢姐!” 陈墨接过东西,和丁秋楠一起往回走。这次陈墨没骑车,两人推着自行车,慢慢在大街上逛 —— 街上的人依旧很多,有耍杂耍的,有卖年画的,还有搭台子唱京剧的,热闹得很。
“要不要去看场电影?或者去什刹海那边逛逛?” 陈墨问道,他知道丁秋楠平时很少出来玩,想带她多转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