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军团长的视察和肯定,如同在警卫营烧得正旺的炉火里又添了一捧好柴,让战士们的士气和信心燃烧得更加炽烈。虽然敌人接下来的进攻依旧疯狂,但警卫营的防线,就像一块被反复锻打的精钢,愈发坚韧。
有了林烽团队几乎不间断的武器保障,战士们手中的枪很少再因为故障而“沉默”。即便出现了问题,也知道该去找谁,而且大概率能很快恢复战斗力。那几挺经过“手术”重获新生的机枪,更是成了阵地的中流砥柱,不知疲倦地将死亡的金属风暴泼向敌群。
李云龙指挥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他甚至开始有意识地轮换使用机枪,让那些“拼装”和“移植”的宝贝疙瘩能有冷却和简单保养的时间。缴获的弹药虽然经不起挥霍,但在林烽的建议下,采取了“重点射击、精准点杀”的策略,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杀伤效果。
时间在惨烈的攻防中一点点流逝。一天,两天……警卫营硬生生在这片血肉磨坊般的阵地上顶了三天三夜!
这三天里,敌人发动了不下二十次营连规模的进攻,无数次小股渗透和偷袭,均被粉碎。阵地前的尸体层层叠叠,泥土都被鲜血浸透成了暗褐色。警卫营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近半,许多熟悉的面孔永远倒下了。
但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
第三天傍晚,师部通讯员终于冒着炮火冲上了警卫营的阵地,带来了他们盼望已久的消息:“报告李营长!师部命令!主力部队已全部安全渡过湘江!你部阻击任务圆满完成!命令你部即刻交替掩护,撤出阵地,向江边转移!渡口有船只接应!”
消息传来,疲惫不堪的阵地上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声! “成功了!主力过去了!” “咱们顶住了!咱们完成任务了!”
李云龙眼眶一热,猛地一挥拳头:“他娘的!总算等到了!老孔!老丁!组织撤退!伤员先撤!一连断后!快!”
撤退行动迅速而有条不紊地展开。战士们搀扶着伤员,带着牺牲战友的遗物,扛着打光了弹药的重武器(舍不得扔),依次退入交通壕,向江边转移。断后的一连在李云龙亲自指挥下,又打退了敌人一次试探性的追击,然后才迅速脱离接触。
当最后一批战士登上停靠在江边简易渡口的木船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对岸的枪炮声也渐渐稀疏,主力部队显然已经建立了稳固的防御。
船只离岸,向着对岸缓缓驶去。战士们回头望着那片他们坚守了三天三夜、洒满了战友鲜血的阵地,望着远处敌军阵地零星闪烁的篝火,心情复杂,有骄傲,有悲痛,也有劫后余生的庆幸。
李云龙站在船头,望着漆黑的水面,久久不语。孔捷拍了拍他的肩膀:“老李,别多想了,咱们完成任务了。” “我知道,”李云龙声音有些沙哑,“就是想起那些留下的兄弟,心里堵得慌……” “他们是英雄。”丁伟低声道,“咱们警卫营,没有一个孬种!”
到达对岸,早有师部的人员接应。清点人数,安置伤员,警卫营残存的战士们终于得到了片刻的安宁和安全。
第二天上午,师指挥部里,师长、政委等首长亲自接见了警卫营的主要干部。 师长看着眼前一个个军装破烂、满脸硝烟、眼窝深陷但却站得笔直的汉子,神情动容:“李云龙,孔捷,丁伟,还有警卫营的全体同志们!你们辛苦了!你们打得好!打得顽强!硬是顶住了敌人主力三昼夜的疯狂进攻,确保了军团主力和中央机关的安全转移!彭军长特意来电,表扬你们打出了红三军团的威风!”
政委接着说道:“你们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还歼敌三百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自身也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实战经验,比如那个浸水棉被防弹法,就很好嘛!”
李云龙赶紧立正道:“报告师长、政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主要是战士们打得好!不怕死!还有……还有就是咱们林烽同志搞的后勤保障得力!没他,我们枪坏了都没地方修,子弹也早打光了!”
“哦?林烽同志?”师长的目光转向站在李云龙侧后方的林烽,“我正要说到他。这次战斗,林烽同志的表现尤为突出!师部已经详细了解了情况。”
一位参谋拿出了一份文件,念道:“经核实,在湘江阻击战中,师属警卫营作战科科长林烽同志,组织领导修械小组,在极其艰苦危险的战场环境下,克服万难,共计修复各类故障步枪、手枪八十余支!修复轻机枪两挺!复装子弹超过两千发!并创造性运用‘零件互换’、‘土法补弹’等技术,极大缓解了我部武器弹药紧缺的困难,为维持战线稳定、保障战斗胜利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参谋念完,指挥部里一片安静,所有人都看向林烽,目光中充满了惊叹和赞许。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的艰辛和智慧,他们都能想象得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