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林烽抛出了“重磅炸弹”——他让王承柱搬过来一发看起来有些特殊的“土法迫击炮弹”。 “这是我们利用缴获的敌军炮弹壳,重新填充炸药和改造引信制作的迫击炮弹。虽然威力和精度可能不如原装的,但关键时刻能解燃眉之急。我们还尝试过用无缝钢管……”
听到“无缝钢管”和自制炮弹,刘志坚和军械员老周的眼睛都直了!他们围着那发炮弹看了又看,问了无数细节问题。对于极度缺乏重火力的陕北红军来说,这种“自力更生”造炮弹的思路,无疑是具有震撼性的。
“天才!简直是天才的想法!”老周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林专员,你们这些技术,实在是太实用了!每一个都能帮我们解决大问题啊!尤其是这复装子弹的石模和这个抛射器,材料好找,制作也不复杂,推广起来容易!还有这修械保养的经验,太宝贵了!”
刘志坚团长也紧紧握住林烽的手:“林专员,太感谢你们了!你们这是雪中送炭啊!这些经验和技术,对我们陕北红军来说,比送来一个团的弹药还珍贵!这是能让我们自己造血的本事啊!”
李云龙在一旁看着,脸上笑开了花,比自己被夸还高兴:“哈哈,刘团长,老周师傅,别客气!咱们都是一家人!我们的就是你们的!林烽,把咱们的这些土办法,还有模具的尺寸图纸,都抄送一份给陕北的同志们!派几个人,过去手把手教!”
“是!团长!”林烽立刻答应。
接下来的几天,警卫团装备科的区域成了最热闹的技术交流中心。陕北红军的军械员和老周师傅带着学徒,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石模打磨、抛射器制作、炸药包改良和武器保养的技术。林烽、老王、老陈等人则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两家红军的战士们也围在旁边看热闹,互相交流着使用不同武器的心得。 “嘿,你们这捷克式枪机簧是怎么保养的?” “俺们林专员说了,得用猪油,不能多抹……” “你们那抛射器真能打那么远?回头帮我们也做一个呗!” “没问题!包在俺们老陈身上!”
欢声笑语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交织在一起,革命战友的情谊在技术的交流中愈发深厚。
通过这次交流,林烽和警卫团带来的不仅是几项具体的技术,更是一种在极端困难条件下自力更生、主动创造的精神和思路。这些看似“土气”却极其实用的技术,很快就在陕北红军中传播开来,极大地缓解了他们的后勤压力,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
而林烽“林专员”的名声,也随着这次交流,在陕北红军中悄然传开。大家都知道了,中央红军里来了个年轻却本事极大的“技术神人”,他的点子,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李云龙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对孔捷和丁伟得意地说:“看见没?老子就说林烽这小子是个宝!走到哪儿都能发光!这回,咱们可是给陕北的同志送了一份厚礼!”
孔捷笑道:“这份礼,送得实在,送得贴心啊!”
丁伟点头:“技术共享,才能共同壮大。这才是真正的一家亲。”
胜利的会师,不仅意味着队伍的壮大,更意味着经验和智慧的融合。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新的力量正在蓬勃生长。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