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哲蹲下仔细看地上的器物,造型中规中矩,雕刻的纹路略显粗糙,不如刚才店里的精美细致。倒也显得粗犷质朴。
站起身杨安哲微笑着看着小伙问:“看你很年轻啊,你哪年的?”
小伙一愣,大概没想到突然问起他的年龄不好意思的抓抓头说:“我九零年的。”
“哦,那才二十多岁,做黑陶几年啦?”杨安哲接着问。
小伙更加不好意思的红着脸说:“做了两年多了,我爷爷做不动了,我跟爷爷学。”
“那我想定一批锅,你能做吗?”杨安哲问。
“可以啊,要做多大,要多少个?”小伙面色一喜回答。
杨安哲指着地上的锅说:“就比这个大一点吧,先做二十个。”
小伙说:“没问题,这两天还可以,要下个月下雪了,就做不了了。”
“怎么呢?”杨安哲好奇地问。
“一下雪,地下陶土冻住了挖不出来。做好胚子也不好晾干。”小伙解释道。
杨安哲点点头说:“哦!这样啊,那待会儿我们量一下,确定下尺寸,你就可以做了。做好发到明城没问题吧?”
小伙肯定的说:“没问题,我拉到中甸城里发物流。”小伙说完便进屋里拿出一把卷尺说:“你们看需要多大尺寸。”
杨安哲接过卷尺,和许旭蹲在地上计算着尺寸。算好以后告诉小伙,然后对小伙说:“你看看多少钱一个?然后还需要一些简单款式茶壶和茶杯。”小伙开始琢磨,一会儿对杨安哲说:“锅的话收一百块吧,茶壶二十,茶杯五块”
杨安哲指着地上的泥胚说:“锅都是带盖的吧?”
小伙回答:“对,带雕花的盖子,锅也是带雕花鱼纹的。”
杨安哲略一沉吟说道“好的,我要十个带盖子的就按你说一百一个,还要十个不带盖子的,就八十一个吧。茶壶要十个,杯子要五十个。”
小伙倒也爽快说:“行吧,运费到付可以吗?”
杨安哲也爽快回答:“没问题。哦对了还没问你名字怎么称呼。”
小伙不好意思的说:“我叫杨德华。”
杨安哲笑道:“哈哈,咱俩还是家门,我也姓杨,杨安哲。”说着伸出手和杨德华握在一起说:“那就拜托你喽,家门兄弟。”
杨德华也紧紧握住杨安哲说:“谢谢哥哥的信任,我一定好好给你做。”
事情敲定,杨德华说:“两位哥哥,去我家屋里喝茶吧。”
杨安哲好奇的问:“家里就你一个人?”
杨德华指着后面的木屋说:“我爷爷奶奶在后面的屋里,他们住不惯砖房。我爸妈出去打工了。我在家照顾爷爷奶奶,做做黑陶。”
“嗯,挺有孝心的。我们去你爷爷奶奶的木屋看看可以吗?” 杨安哲对屋顶冒着淡淡炊烟的木屋挺好奇的。
“当然,我就想邀请你们去爷爷奶奶屋里坐坐,喝点茶。”说着便在前边引路。
走进木屋,就见淡淡烟雾,比例闻到烟火味,只见木屋被隔成两间,一间靠墙是两排木头打造的箱式坐凳,上面放着红色布料缝制的垫子,屋子中间就在地上用石块围成一个火塘,火塘中燃着柴火,柴火上架着一个类似烧烤架的金属格栅,格栅上面一个三脚的铁架,架子中间的钩子上吊着一把熏得像黑陶一样的铁水壶。格栅上放着一把黑陶的茶壶,茶壶造型很简单,就是陶土搓成大肚子的圆柱,开口处捏成倒水尖嘴,尖嘴的中间横着一根挡茶渣的小棍儿。茶壶的旁边丢着两个土豆已经烤的微微发黑。
走进屋子,屋里两位皱纹很深一脸慈祥的老人站起身客气的说着什么,但是基本听不懂,德华拿起茶壶倒了两杯茶递给杨安哲和许旭说:“爷爷奶奶基本不会汉话,让你们坐,喝茶。”
杨安哲和许旭连忙双手合十,躬身行礼,嘴里说着:“爷爷奶奶好。”
爷爷摆着手说:“坐坐。”
奶奶拉开另一边靠墙的柜子,拿出一个铁盒,费力的打开铁盒,送到杨安哲和许旭面前。盒子里是小时候在还吃的鸡蛋糕。杨安哲和许旭各人拿起一块对奶奶说:“谢谢奶奶。”德华和奶奶说了两句藏语,奶奶点点头。这时旁边的爷爷已经拿出了茶桶,从柜子里切了一块酥油放在茶桶里,又从一个小铁罐里倒了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碎末。从吊在钩子上的水壶里倒了些浓浓的茶水在茶桶里。开始上下抽动桶里的木棍,抽了一会又从一个玻璃罐子里用小勺舀了一些像是盐的粉末加到茶桶里,继续抽压木棍。听声音木棍下端应该连着一块类似活塞的结构。这时德华在旁边说:“家里来了客人,爷爷是一定要亲自打酥油茶招待客人的。”
许旭问:“刚才加到里面的除了酥油和茶后面两个罐子里的是什么?”
德华微笑着回答:“那是舂碎的核桃、花生。后面那个是盐。”
“哦!”许旭咽着口水看着爷爷上下摆动的手臂。
爷爷打着酥油茶,奶奶又从柜子里抬出一个红底黑漆描金线的高脚圆木碗,打开盖子里面是糌粑面。又端出一盘水果有苹果、李子、大枣。火塘边的小方桌一会儿就摆的满满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懂策划的潜水员果然是位酿酒师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懂策划的潜水员果然是位酿酒师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