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沈屿几乎泡在了阿哲的工作室里。
他褪去了所有光环,像一个最普通的音乐人,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人鱼》的制作中。
他与阿哲反复讨论每一个细节,从钢琴音色的选择(最终选定了一款带有微妙颗粒感的立式钢琴采样),到吉他分解和弦的指法(沈屿亲自用刘文静送的那把吉他录制了伴奏片段),再到合成器Pad的音高和混响量,他都亲自把关。
他邀请了馥海市顶尖的、以情感细腻着称的弦乐手来录制大提琴部分。
在录音棚里,当低沉哀婉的大提琴声响起,填补了歌曲中段那段略显空旷的段落时,沈屿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了刘文静在病床上苍白而安静的侧脸,那股无声的悲伤几乎让他窒息。
人声录制是重中之重。沈屿没有选择任何知名的歌手,他甚至拒绝了阿哲推荐几位小有名气歌手的建议。
这首歌,必须由他来唱。
不是因为唱功,而是因为,只有他,才能真正唱出歌词背后那段刻骨铭心的故事。
录制那天,沈屿把自己关在录音室里,戴上监听耳机。面前是歌词稿,稿纸的右上角,贴着一张小小的、他从《美人鱼》画作上裁剪下来的刘文静的侧脸缩影。灯光调暗,只有谱架上一盏小灯照亮歌词。
前奏响起,纯净的钢琴声如月光般流淌。沈屿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将所有的情绪沉淀,然后开口:
“我在沙滩划个圆圈
属于我俩安逸世界
不用和别人连线
我不管你来自深渊
也不在乎身上鳞片
爱情能超越一切
只要你在我身边
所有蜚语流言 完全视而不见
请不要匆匆一面
一转身就沉入海平线……”
他的嗓音,并非技巧出众,甚至带着一丝长途跋涉后的沙哑和疲惫。
但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近乎倾诉的本真嗓音,却蕴含着一种摧枯拉朽的情感力量!
那不是演唱,那是告白,是回忆,是告别!
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最深处抠出来的,带着血泪的温度。
他唱得克制,没有嘶吼,没有炫技,只是用最朴实的声音,讲述着一个关于脆弱与坚强、绝望与希望的故事。
录音棚外的控制室里,阿哲和录音师屏息静气,完全被耳机里传来的声音俘获了。他们听过无数顶尖歌手的演唱,但从未听过如此“真实”的声音!
那声音里有海浪的气息,有医院的消毒水味,有轮椅碾过沙滩的细微声响,有一个女孩灿烂笑容背后的泪水,有一个男人沉默守护的温柔与心痛!
当唱到副歌部分:
“传说中你为爱甘心被搁浅
我也可以为你
潜入海里面
怎么忍心断绝
忘记我不变的誓言
我眼泪断了线
现实里有了我对你的眷恋
我愿意化作雕像
等你出现
再见再也不见
心碎了飘荡在海边
你抬头就看见”
一整天的录制,沈屿反复唱了十几遍,直到嗓音沙哑,精神耗尽。
他没有追求完美的音准和气息,只追求情感最真实的流露。
最后一遍录制完成时,他摘下耳机,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整个人虚脱般地靠在墙上,久久没有说话。
后期混音和母带处理,沈屿依旧全程参与。
他要求人声要稍微靠前,保留那些细微的呼吸声和气口,让聆听者能感受到歌唱者的“在场感”。
伴奏要烘托但不能抢夺,空间感应做得开阔,犹如置身于深夜的海边。
结尾处,他特意要求加入了真实的、由远及近、再渐渐远去海浪声采样,最终音乐和海浪声融为一体,缓缓消失在寂静中,寓意着回归与安息。
当最终的成品从昂贵的监听音箱中流淌出来时,整个工作室的人都沉默了。
那是一首完整、精致、充满了惊人感染力的歌曲。
它超越了普通的流行情歌,更像一部浓缩的音乐诗剧,一首献给逝去生命的安魂曲。悲伤,却不绝望;温柔,却充满力量。
沈屿静静地听着,直到最后一个海浪声消散在空气中。
他闭上眼睛,一滴泪水悄然从眼角滑落,迅速被他擦去。再睁开眼时,眼神已恢复了平静。
“辛苦了,阿哲老师,各位。”他对制作团队微微躬身,“这首歌,到此为止。所有的母带和数据,请按照约定,严格保密。这份拷贝,我带走。谢谢。”
他支付了远超市场价的费用,拿到了唯一一份加密的最高品质音频文件和数据备份。
没有留下任何拷贝给工作室。
离开工作室,重新戴上口罩和墨镜,走入馥海市华灯初上的夜色中。
沈屿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却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释然。
他完成了。用最专业、最虔诚的方式,为那段时光,画上了一个真正的、音乐的休止符。
他开车返回酒店,车载音响里,循环播放着刚刚制作完成的《美人鱼》。
纯净的钢琴、哀婉的大提琴、沙哑而深情的吟唱、以及结尾处永恒的海浪声……
这一次,他听得平静。泪水不再流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温暖的宁静。
这首歌,不再是悲伤的载体,而成了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生者与逝者。
它提醒他,曾经有那么一个人,那样热烈地活过,那样勇敢地爱过这个世界。
而他自己,也曾那样全心全意地陪伴过。
《美人鱼》制作完成了,和前世林俊杰的版本差异有点大。
主要是编曲方面,不过沈屿很满意,他会在合适的时间将这首歌发布出来,给这件事情一个完满的句号。
喜欢穿越后,我选择躺平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后,我选择躺平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