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夜色已浓,只有几家店铺还亮着昏黄的灯。何雨柱站在老杨的店门前,按约定敲了两下长音、一下短音,门板后很快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
门开了一条缝,老杨的脸探出来,看到是何雨柱,眼里瞬间迸出光亮,一把将他拉了进去,自己则站在门口左右张望,确认没人跟踪,才赶紧把门闩插上,上了两道锁。
“你可算回来了!”到了后院,老杨一把抓住何雨柱的肩膀,手都在抖,“这都小半年没消息,我天天提心吊胆,就怕你出啥岔子。根据地那边也问了好几回,我说你准是有事在忙,错不了!”
何雨柱看着他,心里暖烘烘的:“让杨叔担心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出去学了点本事,耽误了些日子。”
“学本事好!学本事好!”老杨连连点头,忽然压低声音,眼里闪着光,“跟你说,根据地的领导特意吩咐了,说想见你一面。前阵子大长老开会,还提起你呢,说你年纪轻轻,有胆识有担当,是个少年英雄!”
听到“少年英雄”四个字,何雨柱脸上微微发热,心里却像揣了团火,烧得他浑身有力气。他摆摆手:“杨叔,我不算啥英雄,就是做了该做的事。”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爱国组织联系我,他们捐献一大批物资,都是咱们抗日用得上的——药品、粮食、还有些医疗器械,还有……还有一大批能用的‘钱’。
老杨眼睛瞪得溜圆:“一大批?!”
“对,数量不少,得找个隐蔽又宽敞的地方放。”何雨柱说,“您看能不能联系组织,找个合适的地方,最好离城远点,偏僻些,不容易引人注意。”
老杨搓着手,兴奋得直转圈:“有!城外西山那边有个废弃的煤窑,以前是咱们的联络点,后来不用了,地方大得很,还能通马车,隐蔽得很!我这就安排人去看看,确认安全了就给你信!”
“好,”何雨柱说:“物资不少,可能得麻烦组织多派些人手接应,最好是懂行的,到时候好清点分类,尽快运到前线去。”
“没问题!”老杨拍胸脯,“这事包在我身上!我连夜就派人去报信,保证误不了事!”
何雨柱看着老杨激动的样子,心里也踏实了。他从空间里摸出一个小本子,递给老杨:“这里面记着物资的大概清单,您先给领导看看,让他们心里有个数。药品和医疗器械那边可能需要专门的人来接收,用法都写在后面了。”
老杨接过本子,像捧着宝贝似的揣进怀里:“你放心,我一定亲手交到领导手上。”
夜色渐深,后院的石榴树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何雨柱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能看到前线战士们冲锋的身影。他知道,只要能为赶走小鬼子出一份力,再苦再累都值。自己有这能力了,能帮一下自己的人,自己的同胞,其实也是一种修行,钱再多有啥用,只要能赶走了小鬼子,能让老百姓过上安乐日子,就值得。这也是自己的初衷,毕竟他的心智已经超出常人,一个人是小家,而国才是大家,国家利益大于一切,不管是谁,只要是阻碍这个国家发展,那么他就是个罪人,赶走小鬼子是现在的第一要务。
但要实施花钱的计划,首先需要在内部细致筛选人员。通晓日语或朝鲜语的人才并非易寻,他们可能是曾在相关地区生活过的华侨,或是有留学经历的知识分子,亦或是在与日军周旋中逐渐掌握语言的战士。每一个人选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不仅要语言功底扎实,更要具备坚定的抗日信念、过人的胆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毕竟,前往日本本土及朝鲜地区,无异于深入虎穴,稍有不慎便会暴露身份,危及整个计划的安全。
派往日本本土的人员,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当时的日本处于战争狂热状态,对外国人的警惕性极高。他们需要乔装打扮,融入当地社会,可能要从事普通的职业作为掩护,比如商贩、学徒等。在采购物资的过程中,他们要小心翼翼,避免引起日本当局的注意。日本的经济在战争时期已逐渐显露疲态,物资管制严格,要想采购到急需的药品、钢材、通讯器材等战略物资,并非易事。他们需要建立隐秘的采购渠道,与一些可能同情反战或有利益驱动的商人建立联系,在夹缝中寻找机会。
而派往朝鲜地区的人员,情况同样复杂。朝鲜当时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当地人民既遭受着压迫,又在日军的严密控制之中。抗日组织的人员到达后,需要秘密联络当地的反日力量,争取他们的支持。在朝鲜采购物资,或许可以利用当地与中国东北等地的传统贸易路线,但这条路线早已被日军严密监控。他们必须找到新的运输途径,可能是通过山间小路,或是借助一些对日军不满的渔民的船只,在夜色的掩护下进行转运。
联络东南亚的爱国华侨,则是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东南亚地区的华侨一直是抗日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捐款捐物,还积极参与各种支援活动。抗日组织可以通过已有的华侨社团,传递计划的意图,争取他们的配合。华侨们在当地有着广泛的商业网络和人脉资源,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协助采购物资,并将其集中到指定的地点。同时,华侨们还能为物资的运输提供便利,比如利用自己的商船,将物资从东南亚运往中国的抗日根据地或其他安全区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双穿何雨柱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情满四合院之双穿何雨柱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