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声渐渐远去,胡这才从洗手间的隔间里出来,走到洗手台前,望向镜中的自己——红晕早已漫上了她的脖颈与耳尖……
三十多年前,《通俗曲》在石家庄一处国营单位大院里创刊。多年以后,它风头不减,无愧于“中国摇滚第一刊”之名。
那些年里,不知多少年轻人因为这本杂志爱上了摇滚、爱上了音乐,也不知多少人因此投身摇滚事业。
向文就是受《通俗曲》影响的人之一。
他还记得高中时偶然去琴行买吉他,老板随口问了一句:“爷们儿,不捎一本《最爱摇滚乐》吗?”
那是他第一次听说“摇滚”这个词。
可惜,当晚查寝的生活老师就没收了他的杂志,训了一顿不说,第二天还通报批评、警告、写检讨。
正值青春期的年纪,学校越是禁止,学生越是想尝试。
因为那次通报批评,年轻的向文觉得这东西一定很带劲,非看不可。
还是那家琴行老板,第二次推荐给他的是《通俗曲》,据他说,这本比《最爱摇滚乐》更 ** !
果然比《最爱摇滚乐》劲爆多了,这一次向文被停课回家反省一周。
这一连串的事情,让“摇滚”两个字深深烙在了年轻的向文心里。
上大学后,他和几个朋友组过一支摇滚乐队。乐队没什么名气,最多就是在大学附近的酒吧驻唱,解散前连河北省都没出去过。
后来因为毕业、因为生活,乐队就地解散,成员各奔东西——有人追寻爱情,有人追求理想,也有人像向文一样,选择了事业。
仿佛一转眼,人生已过去一小半,曾经的摇滚青年成了儿女双全、家庭美满的摇滚中年。
是的,“摇滚”这个词,就像基因一样刻在他的骨子里,至今未忘。
“老公,吃完饭去看电影怎么样?”
向文听见妻子的声音,从思绪中抽离,有些意外:“看电影?”
“是啊,最近新上了一部合家欢电影,正好我们一家四口一起去。”妻子一边回答,一边训斥正在逗弄妹妹的儿子,“小宁,跟你说了多少次,别老是欺负妹妹,哪有你这样当哥哥的?”
“妈,是她先掐我的!”
“你先跟妹妹道歉!”
两个孩子只差一岁,打打闹闹是家常便饭。也许年龄差距再大些会好一些,可如今每天回家就像打仗,谁也不肯退让。
向文没有插嘴,只是摇摇头,走到一楼的指示牌前看了看。
“餐厅都在四楼,我们上去吧。”
他说着,见儿子还在闹女儿,便伸出大手按在男孩头顶,语气带着警告:“别闹了,还想不想吃饭?再欺负妹妹,回家有你好看的。”
再调皮的孩子在爸爸面前也老实了。男孩缩了缩脖子,嘿嘿一笑:“爸,我不闹了。”
向文扮完黑脸,妻子适时出来打圆场:“好了老,孩子知道错了,我们上楼吃饭吧。”
刚刚还眼泪汪汪的女儿,见哥哥被爸爸制服,立刻破涕为笑,小脸上还挂着泪珠,模样格外可爱。
被制服的“小猴子”见妹妹笑了,也做了个鬼脸,掩饰自己的尴尬。
英勇的哥哥形象荡然无存!
没理会两个孩子的小心思,向文带着妻儿乘扶梯上了四楼美食区。不少餐厅员工见他们一家过来,纷纷上前招揽生意。
“先生,山西面馆,尝尝特色面食吗?”
“鸡汤米线……”
向文一边摆手拒绝,一边径直朝一家店走去。
“先生,对老男人乐队石家庄演出感兴趣吗?今晚在五楼的地下丝绒……”
又一个男人凑上来。向文下意识要拒绝,却突然愣住。
老男人乐队?
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
心里存着这个疑问,他带着家人进店吃饭。点菜时,他仍在琢磨这件事。
“老公,想什么呢?”妻子见他神情专注,关切地问:“是公司的事吗?”
向文回过神,摇摇头:“哦,没什么。”
回答完妻子,他拿出手机搜索“老男人乐队”。关于这个乐队的报道不多,但他在其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高!
向文忽然记起,上次去北京出差时,原本计划去看高的演出,却因时间冲突未能如愿。没想到这次演出竟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他怎能错过?
饭桌上,坐在一起的儿女不知为何又争吵起来,眼看就要动手,旁边的妻子连忙出声警告。
“小宁,乖乖坐下吃饭,不然待会儿不带你看电影了!”
“不看就不看,电影有什么好看的。”小家伙气鼓鼓地放下筷子。
这时向文起身,把筷子重新放回儿子手中。
这个在别人面前调皮捣蛋的“孙猴子”,在向文面前却不敢放肆。他以为父亲要训斥自己,没想到向文只是轻轻抚摸他的头,温和地说:“快吃饭。待会儿妈妈带妹妹去看电影,爸爸带你去听乐队表演!”
“乐队?”男孩还不明白乐队的含义,心里却涌起一股想要了解的冲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后宫港岛:之在港片当大佬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后宫港岛:之在港片当大佬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