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透过“全球基层医疗协作联盟”培训楼的穹顶玻璃,在大理石地面上投下粼粼光斑。李念宝站在三楼的露台,手里捧着一份刚打印好的结业报告,指尖划过“学员成果汇总”一栏,嘴角忍不住上扬——三个月的培训时光,100名来自23个国家的学员,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卡姆设计的肯尼亚乡村“移动医疗包”方案被纳入联盟推广项目,阿卜杜拉编写的《难民营应急救援手册》已翻译成5种语言,阿米拉整理的“中尼联合中医理疗方案”在尼泊尔基层医疗站试点成功,阮氏秋的越南乡村针灸推广计划也获得了当地卫生部门的支持。
“在看什么?笑得这么开心。”陆泽言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拿着两杯冰美式,递了一杯给念宝,“刚从陈悦那里过来,结业典礼的流程都确认好了,海外合作伙伴那边也已经在线上等候,就等我们的主角们登场了。”
念宝接过咖啡,指尖触到冰凉的杯壁,清爽的苦味驱散了些许暑气。她转头看向陆泽言,他今天穿了一件白色衬衫,领口别着联盟的银色徽章,正是他们婚礼上互相佩戴的那一对。“在看学员们的成果,”念宝笑着说,“没想到三个月的时间,他们能做出这么多成绩,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
“这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陆泽言靠在露台的栏杆上,目光投向楼下的培训广场,学员们正在那里排练结业仪式的节目,“我们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真正让他们成长的,是他们心里那份对基层医疗的热爱和坚守。”
正说着,广场上传来一阵欢快的歌声。是卡姆和几个非洲学员在唱《健康快乐歌》,歌词是他们自己改编的,融入了肯尼亚的传统旋律,还加入了“移动医疗包”“远程会诊”等专业词汇,稚嫩却充满力量的歌声在园区里回荡。“你看卡姆,”陆泽言笑着指了指广场,“刚来的时候还因为语言不通有些内向,现在已经能带着大家唱歌了。”
念宝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卡姆站在队伍中间,手里拿着一个自制的沙锤,脸上满是自信的笑容。他手上的伤口已经愈合,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疤痕,却成了他最珍贵的纪念——那是在青山村救援时留下的,见证了他的成长与担当。
“阿卜杜拉也变了很多,”念宝轻声说,“刚来的时候,他因为在难民营的经历,总是带着点小心翼翼,现在已经能主动给其他学员分享应急救援经验了。”她想起昨天看到阿卜杜拉在培训室给南美学员演示难民营的简易止血法,动作熟练而自信,眼里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怯懦。
阿米拉和阮氏秋坐在广场的长椅上,正在给节目道具贴装饰。阿米拉的肩膀已经完全康复,她手里拿着胶水,小心翼翼地把彩色的亮片贴在道具上——那是一个用纸板做的巨大听诊器,上面画满了各国的国旗,代表着“健康无国界”。阮氏秋则在旁边帮忙递亮片,两人时不时小声说笑,像一对亲密的姐妹。
“走,我们下去看看他们。”陆泽言拉起念宝的手,两人一起向广场走去。
学员们看到他们,立刻围了上来,脸上满是兴奋与不舍。“李老师,陆老师,你们看我们的节目道具!”卡姆举起那个巨大的听诊器,眼里闪着光,“我们打算在结业典礼上唱这首歌,再跳一段肯尼亚的传统舞蹈,给大家一个惊喜。”
“真好看,”念宝笑着点头,“这个听诊器做得真精致,上面的国旗都认出来了。”
阿卜杜拉走到他们身边,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手册,是他刚打印好的《难民营应急救援手册》:“李老师,陆老师,这是我修改后的最终版本,里面加入了青山村的救援经验,还有卡姆的移动医疗包方案,你们能帮我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陆泽言接过手册,仔细翻看着。手册的封面是阿卜杜拉自己画的,画面里,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正背着急救包,在难民营的帐篷间穿梭,背景是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写得很好,”陆泽言点点头,“内容很实用,案例也很详细,尤其是‘应急救援分级响应’这部分,结合了中国的‘村医应急机制’和难民营的实际情况,很有参考价值。”
念宝补充道:“我觉得可以在手册后面加一个‘资源对接清单’,把联盟的应急物资储备库联系方式、国际医疗救援组织的对接方式都加上,这样难民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更快地获得帮助。”
阿卜杜拉立刻拿出笔,在手册上记下:“谢谢李老师,我马上加上!等手册最终定稿,我想把它捐给联盟,让更多的基层医生能用到。”
阿米拉也举起手里的笔记本:“李老师,陆老师,这是我整理的‘中尼联合中医理疗方案’,里面有艾灸、艾草泡脚、针灸的具体方法,还有我在青山村给老人们做理疗的案例,我已经翻译成了中文和尼泊尔语,想在结业典礼上分享给大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