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头体内的“蚀骨幽毒”被成功拔除,虽然人还极度虚弱,需要长期静养,但性命已然无忧。消息传开,整个迎客山庄都为之震动。山庄管事吴执事对二两感激涕零,洛溪宗的弟子们看向二两的目光更是充满了由衷的敬佩。如果说之前他们还对这位“凡人客卿”的能力有所保留,那么此刻,所有的疑虑都已烟消云散。能以凡俗手段化解连筑基期修士都棘手的奇毒,这已不是“医术高明”能形容,简直是匪夷所思!
柳清云和赵乾对二两的评价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柳清云私下对赵乾感叹:“此子心思之缜密,用药之大胆,对病机把握之精准,实乃我生平仅见。假以时日,若有机缘踏入道途,其在医道上的成就,恐不可限量!”赵乾深以为然,心中甚至开始盘算,回到宗门后,定要力荐二两进入内门医堂深造。
面对众人的赞誉,二两却表现得异常平静。他细心为老周头开了后续温养调理的方子,叮嘱吴执事注意事项后,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身体的疲惫尚在其次,真正让他心潮起伏的,是治疗过程中那个不断萦绕在心头的疑问——
那“蚀骨幽毒”,究竟是什么?
幽冥寒铁……蚀骨幽毒……皮肤下蠕动的紫黑纹路……腥臭粘稠的毒血……这些现象,用这个世界的“阴寒邪毒”理论固然可以解释,但二两来自现代的灵魂,却本能地渴望一个更具体、更微观的答案。
它会不会是某种未知的微生物?某种在幽冥寒铁这种特殊矿物环境下滋生的、具有极强侵袭性和毒性的细菌或真菌?甚至是……某种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诡异存在?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如同野草般在二两心中疯长。如果真是微生物,那么理论上,它应该是可见的!只要能有办法看到它!
显微镜!
这个在现代医学中最为基础的仪器名称,如同闪电般划过二两的脑海。如果能有一台显微镜,哪怕是最简易的版本,能够将物体放大几十倍、几百倍,那么他就有可能直接观察到病原体的形态!是杆菌?球菌?丝状菌?还是某种从未见过的结构?
有了直观的图像,他就能更准确地判断病原体的性质,推测其传播途径和致病机理,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案!这将是医学诊断上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然而,兴奋过后,二两很快就被拉回了冰冷的现实。这里是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连最基础的玻璃制造工艺都极其粗糙,更别提制造需要高精度研磨的凸透镜了!电力、光源、载玻片、盖玻片……所有现代显微镜的组成部分,在这里都是天方夜谭。
“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吗?”二两不甘心地思索着。他回忆起科技史上关于早期显微镜的记载。最早的复式显微镜是由荷兰的列文虎克在17世纪发明的,其核心就是高精度的凸透镜。列文虎克本身就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透镜研磨师。
“凸透镜……凸透镜……”二两在房间里踱步,意识则沉入《医典》,试图寻找灵感。他输入的关键信息是:“放大微小之物,透镜,水晶。”
《医典》光华流转,显现出的并非具体的制造方法,而是一些相关的记载:
【水晶石】,性凉,质坚而透,可聚光,古有方士以之取火,亦有医者以之观纹辨色。(旁注:极品水晶,通透无瑕者,可隐约窥见细微之物。)
【冰透镜】,取晶莹寒冰,精心雕琢成凸镜状,可聚日光,暂观微尘。(缺陷:易化,不持久。)
【水滴】,圆润水滴,亦可暂放大观物,然形不稳,效甚微。
这些信息让二两看到了一丝曙光!虽然无法制造玻璃透镜,但这个修真世界,或许存在一些天然的高透明度材料!比如,高品质的水晶(石英晶体)!或者,某些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灵玉?
即便找不到完美的材料,是否可以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制作一种极其简易的“放大观察装置”?哪怕只能放大几倍,也能观察到一些肉眼无法分辨的细节,比如血液中异常细胞的形态,或者某些寄生虫的卵?
这个想法让二两激动起来。他不需要一步到位造出能看细菌的显微镜,那确实不现实。但只要能做出一个简易的放大镜,甚至是单透镜的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微米级的物体(如某些真菌孢子、大型寄生虫),那也将是巨大的突破!
他立刻开始构思方案:
1. 寻找透镜材料:首要目标是寻找纯净、无杂质、无气泡的天然水晶。可以询问柳清云或吴执事,附近是否有出产优质水晶的矿脉或店铺。其次,可以留意是否有透明度极高的灵玉或类似宝石。
2. 设计结构:最简单的结构,就是模仿单式显微镜。需要一个金属筒(或致密的竹筒)作为镜筒,两端开口。一端固定打磨好的凸透镜(水晶透镜),另一端放置需要观察的样本(如一滴毒血涂片)。通过调节镜筒长度(焦距)来获得清晰的放大图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两拨乾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二两拨乾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