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解放牌卡车,最终停在了一座被大海三面环抱的半岛上。这里,就是方俊和王卫国军旅生涯的新起点——猛虎团炮三营。
三营的营区,建在一座孤零零的山头上。与其说是军营,不如说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堡垒。从山脚下开始,灰色的围墙就沿着山势,像一条巨大的蜈蚣般向上游走,盘绕成一个铁桶,将整座山头的营房团团围住,水泄不通。老兵们半开玩笑地管这里叫“恶魔岛”,一旦进来了,插翅难飞。
这里,是真正的海防前线。山顶上,有一个炮兵前沿观察所,与台湾海峡对面的金门岛,只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遥遥相望。
新兵下连分配命令,就在营部那棵巨大的榕树下宣布。
“……方俊!”
“到!”
“分配至,营部侦察班!”
“……王卫国!”
“到!”
“分配至,营部……饲养班!”
命令宣读完毕时,王卫国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了下去。他和方俊,虽然还在同一个营区,但侦察班和饲养班,一个是全营的“尖刀”,一个是全营的“后腿”,天壤之别。
操场上那几十米的距离,仿佛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王卫国只是远远地看了方俊一眼,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然后就低着头,跟着一个满身猪粪臭味的老兵,朝营区最偏僻、最角落的那个方向走去。那里,传来阵阵猪的哼唧声。
方俊则被一个精瘦干练的老兵,带到了三营指侦察排的营房。
这天,是方俊下到连队的第一天。窗外的桉树上,知了在不知疲倦地叫着夏天。
下午,全营在会议室上第一堂政治课。新兵们整齐划一地坐在小板凳上,人手一册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黑板上,用宋体字工工整整地写着一行大字:革命军人的牺牲精神。
一缕阳光投射到李教导员那高高的颧骨上,使他那张消瘦的脸更显突出。他那带有浓厚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句句掷地有声,如雷鸣般震耳。
“……我们的军人,必须有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有人说,现在不是战争年代,可以不必强调牺牲精神。在此,我要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牺牲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和平年代!就拿我们的二排长谢惠明同志来说……”
教导员眉飞色舞地讲述了谢惠明“舍家保集体”,导致自己家房屋葬身火海的“英雄事迹”。
“……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革命军人伟大的牺牲精神!如果一个革命军人放弃不了小家,那就不可能顾全我们的大家、我们的国家!”
望着教导员激昂的演讲,方俊偷看了一眼坐在左侧前方的谢排长,那是一个面容平静的中年军官。方俊的心中,却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崇敬和羡慕。他想起了在西河村那次山洪爆发,王卫国舍己救人的一幕。他甚至期盼着附近村庄也能发生一场大火,让自己有机会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以实际行动,践行一个革命军人对党、对祖国的忠诚。
盛夏的夜晚,从太平洋吹来的海风,带着阵阵鱼腥味。
营房里,灯火通明。战士们刚刚结束教导员冗长的晚讲评,在尽情享受那一刻属于自己的自由活动时光。他们呆在各自的床上,有的趴着看书、写信,有的拉呱吹牛。
侦察班的老班长叫施斌,是个即将退伍的老兵。他正拿着一件在镇上买的、粉红色的女性内衣,在手里看了又看,比划了又比划后,才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床下的抽屉里。
连队里的床铺是高低双人床,方俊被安排在老班长施斌的上铺。他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那本红色塑料封面的《选集》与蓝色塑料封面的日记本,挺身一跃,盘坐在了上铺。
他翻开《选集》,找到了今天没看完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边看,一边用笔在书上划着蓝色波浪纹,以表示自己已经读过,并认为此段非常重要。
半小时后,他合上书,又翻开那本蓝色日记本,准备写下当日的心得。
可他突然想起,今日的好人好事还没有做。新兵连时,打扫饭堂的活儿,基本都被王卫国他们包揽了。
他翻身从床铺跳下,希望能做点别的好事。
“方俊,你准备去哪?快要吹熄灯号了。”施斌班长问。
“报告班长,我把枪架整理一下。”方俊看到,一个老兵取枪去站岗时,将枪柜下方摆放整齐划一的子弹袋弄乱了。他快步走到枪柜前,把子弹袋一个个码放整齐。
“方俊,听说在新兵连,黑板报都是你出的?”施斌班长在他身后问。
“是的,报告班长!”方俊立刻转身立正,敬了个军礼。
“休息时不必那么正规,可以随便点。”施斌笑了笑。
“是!班长!”
“连里的文书上午就打听到了你有这方面的才能,下星期的黑板报,你去帮文书出一期看看。”
“是,班长!”
“好吧!准备上床睡觉,马上吹熄灯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奔腾年代里的躁动人生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奔腾年代里的躁动人生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