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燕园被一层薄霜覆盖,清晨的空气带着几分清冷,却丝毫不影响贺礼上课的热情。自从上周验收完三进四合院,他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这一周在学校过得格外踏实,每天按时上课、泡图书馆,偶尔跟苏晚、柳如烟小聚,日子充实又惬意。
周一的历史课是贺礼最期待的课程之一。授课的是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姓刘,学识渊博,讲课风趣幽默,总能把枯燥的历史事件讲得生动有趣。这天刘教授讲的是明清史,从万历新政聊到康乾盛世,教室里鸦雀无声,连平时爱走神的王虎都听得入了迷。
“同学们,关于康熙年间的‘摊丁入亩’政策,大家觉得它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刘教授抛出问题,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没人敢轻易举手——这问题涉及到税收制度、人口增长、农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想要答得全面并不容易。
贺礼坐在后排,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子里快速梳理着思路——上辈子他当了十几年历史老师,对“摊丁入亩”的来龙去脉和影响了如指掌。见没人回答,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举起了手。
“这位同学,你来说说。”刘教授笑着点头,目光落在贺礼身上。
贺礼站起身,声音清晰有力:“刘教授,我认为‘摊丁入亩’有三个重要影响。第一,它废除了人头税,把丁税并入田赋,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负担,让更多流民有了定居的可能;第二,它改变了之前‘人丁与地亩双重征税’的模式,简化了税收流程,减少了官员贪污舞弊的空间;第三,因为不再按人头征税,百姓不再隐瞒人口,使得康熙后期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人口基础。不过,这一政策也有局限性,比如它本质上还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对于土地兼并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既肯定了政策的积极意义,也指出了局限性,听得刘教授频频点头。等贺礼坐下,刘教授忍不住赞叹:“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不仅准确全面,还能辩证看待历史政策,比很多高年级的学生都想得透彻。你叫什么名字?平时是不是经常读历史类的书籍?”
“回教授,我叫贺礼,平时确实喜欢看一些历史相关的书。”贺礼谦逊地回答。
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不少同学都转头看向贺礼,眼神里满是敬佩。坐在前排的柳如烟也回头看了他一眼,嘴角带着欣慰的笑容——上次图书馆事件后,她就知道贺礼学识渊博,现在看到他被教授表扬,心里比自己受表扬还开心。
下课后,刘教授特意走到贺礼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贺礼同学,你很有历史天赋,要是感兴趣,以后可以多跟我交流,我这里有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献,你可以借来看看。”
“谢谢教授!我一定多向您请教!”贺礼心里满是欢喜,能得到老教授的认可,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接下来的几天,贺礼依旧保持着规律的作息。每天上完课,他都会去图书馆待上两三个小时,要么看历史类的书籍,要么钻研古董鉴定的知识。苏晚也经常来图书馆,两人常常坐在靠窗的位置,各自看书,偶尔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轻声讨论。
周三下午没课,贺礼刚走进图书馆,就看见苏晚坐在老位置上,手里拿着一本《唐宋诗词鉴赏》,正看得入迷。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金边,连落在书页上的发丝都显得格外温柔。
“学姐,又来看书啊?”贺礼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在她对面坐下。
苏晚抬起头,看到是他,眼睛一亮:“贺礼,你来了!我刚看到一首李白的诗,里面有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特别有气势,你要不要看看?”
贺礼凑过去,看着书页上的诗句,笑着说:“这句诗我也很喜欢,李白的诗总是这么豪放,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
两人聊着诗词,从李白的豪放聊到杜甫的沉郁,从苏轼的豁达聊到李清照的婉约,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该吃饭了,”苏晚合上书,笑着说,“要不要一起去食堂?我听说今天食堂有糖醋排骨,味道特别好。”
“好啊!”贺礼爽快地答应,收拾好东西,跟苏晚一起往食堂走。
到了食堂,两人刚找到位置坐下,就看见柳如烟端着餐盘走过来。“贺礼,苏晚学姐,真巧啊!”柳如烟笑着在他们对面坐下,“我刚才还在想,要是遇到你们,就一起吃饭呢。”
“是啊,真巧。”苏晚笑着说,“今天食堂的糖醋排骨特别好吃,你们快尝尝。”
三人边吃边聊,从课堂上的趣事聊到学校的活动,从历史知识聊到古董鉴定,气氛格外融洽。
吃完饭,贺礼送苏晚和柳如烟回宿舍。走到女生宿舍楼下,柳如烟说:“贺礼,上次你说要带我们去看修好的四合院,这周末有空吗?我和苏晚学姐都特别想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收古董成为大佬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收古董成为大佬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