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又震了一下。
陈宇默低头看,还是邮件提醒。发件人写着“城市夜行节目组”,标题一模一样,只是时间晚了五分钟。他没点开,手指悬在屏幕上,像是怕一碰就会做出什么不可逆的决定。
何晴坐在他旁边,帆布包放在脚边,鞋换了,但外套还是那件浅灰色的风衣。她没再说话,也没走,就安静地陪着。
“刚才是不是已经有三个了?”她忽然问。
“嗯。”他点头,“《对话者》、《极限行者》,现在这个,《城市夜行》。”
“你一个都没回?”
“不知道回哪个。”他苦笑了一下,“以前是没人找我,现在倒好,一来就是一堆,反而不知道该挑哪一个。”
她歪头看了他一眼,“那你现在最怕的是什么?是错过机会,还是选错了方向?”
他愣住。
这个问题像一把小刀,轻轻划开了他心里那层糊着的纸。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权衡利弊,其实根本不是。他是怕——怕选了这个,那个就没了;怕拒绝了一个,别人会觉得他不够拼;怕好不容易被人看见,又悄悄退回去。
“我怕……”他顿了顿,“别人觉得我不敢接硬活。”
何晴笑了,不是嘲笑,是那种“我懂”的笑。
“你知道我去年为什么没接那个户外竞技综艺吗?制作人打电话来说收视率能爆,团队强,嘉宾都是流量,听起来全是好处。但我看了流程表,前三期就在沙漠徒步一百公里,后面还有高空跳伞、极寒生存,全程不能带助理。”
她转过头,看着远处还没撤掉的舞台灯光,“我说不去。他们问我是不是体能不行,我说不是,是我清楚自己现阶段要什么。那时候我刚演完一部正剧,观众开始拿我当演员看,我不想因为一场‘拼命秀’,又被人当成只会博眼球的花瓶。”
陈宇默听着,没打断。
“机会多不等于都要抓。”她说,“你现在的情况,不是缺曝光,而是怎么让曝光变成积累。你是想让人记住你会说话,还是会吃苦,还是会演?”
“可这些不都重要吗?”
“重要,但得分先后。”她伸手拿过他的手机,解锁,点开《极限行者》的预览视频。画面里一群人背着包走在雪原上,风吹得帽子乱飞,字幕写着“真实挑战,无剧本生存”。
她滑到一半,停了。“你看这些人,眼神都不一样。有的兴奋,有的紧张,但大部分,是累出来的麻木。这种节目拍下来,你得到的是话题,是热度,但代价是你得把自己逼到极限。而且一旦中间出点意外,比如受伤、情绪崩溃,剪辑一动,你就成了‘撑不住的那个’。”
她把手机还给他,“你现在的优势是什么?是稳。是别人觉得你靠得住。所以《对话者》这种需要沉淀的节目,反而更适合你现在走的路。”
陈宇默低头看着屏幕,没说话。
他知道她说得对,可心里还是有点不甘。
“可《极限行者》曝光量太大了,万一错过了,以后可能就没这种机会了。”
“那你想清楚,你是怕错过机会,还是怕别人说你不敢拼?”
他又愣住。
风从侧面吹过来,带着点凉意。他拉了拉外套拉链,没说话。
“我以前也这样。”她声音低了些,“总觉得必须接最难的,最累的,才证明我没混日子。后来有一次拍戏,连续熬了三天,第四天导演喊卡,我站在原地没动,整个人空了。化妆师说我脸色发青,差点晕过去。那天我才明白,拼命不是本事,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拼,才是。”
陈宇默抬起头,看着她。
她没看他,目光落在远处一栋亮着灯的写字楼上,“你现在不需要证明给谁看。你已经站上来了。接下来的问题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
他沉默了很久。
手机又震了一下,新消息。他看了一眼,没点开。
“你说,该怎么选?”他终于问。
“别急着选。”她说,“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哪三个?”
“第一,这个节目能让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吗?不是别人眼里的你,是你自己想要的样子。”
他点点头。
“第二,它需要你现在就具备的能力,还是逼你补足短板?如果是后者,你愿不愿意花时间去补?”
他也记下了。
“第三,如果三个月后这个节目失败了,你会后悔参与吗?如果会,那就别去。”
陈宇默闭上眼,脑子里过了一遍这三个问题。
《极限行者》——能让他看起来更硬朗、更有冒险精神,但真的是他想走的路吗?他喜欢运动,但从没想过要靠体力吃饭。如果中途受伤退赛,会不会反而让人觉得他“扛不住”?如果失败了,他会后悔吗?可能会。
《对话者》——要坐下来谈观点,讲经历,节奏慢,但深度够。他最近确实有很多想法,尤其是这次综艺之后,观众开始关注他说的话,而不是只看热闹。如果失败了,顶多是收视不高,但他不会后悔,因为他本来就想表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