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农业联盟年度峰会”在灵曦星域召开。作为联盟核心成员,“四地农品”携全年丰收成果参展,展台前挤满了来自各星域的代表。陈砚在峰会上分享了“跨域协作模式”:“从品种培育到技术共享,从产品加工到市场开拓,‘四地农品’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联盟各星域的支持。未来,我们计划在联盟内建立‘星际农业资源库’,整合各地的优质种苗、先进技术和市场渠道,让每个星域都能共享丰收成果。”
峰会期间,“四地农品”与15个星域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与风沙星域共建“灵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与绿藤星域合作开发“云絮花-茶叶”套种项目;与极光星域联合研发“星辰灵能作物”,进一步提升作物的抗逆性和营养价值。
最重磅的合作,是与“星际空间站管理局”签订的“长期供应协议”——“四地农品”将为星际空间站提供大豆、海鲜、纤维产品等物资,每月供应量达500吨,成为空间站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商。空间站代表握着陈砚的手说:“你们的产品不仅品质高,还能适应太空环境,比如‘抗暗蚀大豆’,在空间站的微重力和辐射环境下也能正常生长,为我们的‘太空农场’项目提供了重要支持。”
峰会闭幕当晚,联盟发布了《星际农业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将“四地农品”的跨域协作模式作为核心模式推广,计划在三年内,帮助联盟内30个星域实现粮食自给,建立50个跨域农业示范基地,培养1000名星际农业技术人才。
陈砚站在灵曦星域的观景台上,望着远处的星空,手中握着联盟颁发的“星际农业贡献奖”奖牌。夜色中,五域的大豆田、洛城的加工厂、海洲的渔港、舟山的农旅基地,还有玄黄、碧波、灵曦、暗星等星域的合作基地,仿佛连成了一张巨大的农业网络,将丰收的希望传递到星际的每一个角落。
他掏出手机,在四地共享群里发了一张峰会合影,配文写道:“秋收硕果满星际,联盟蓝图启新程。2029年,‘四地农品’用50万吨大豆、1000万件纤维产品、2亿欧元海鲜出口,交出了一份跨域协作的答卷。未来三年,让我们以联盟规划为指引,继续深耕星际农业,让更多星域告别粮食短缺,让更多人吃上优质农产品,让跨域协作的种子,在星际的沃土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群里瞬间热闹起来:小王发了苏城大豆田的航拍视频,金黄的田野如同大地的勋章;老周发了纤维产业园的夜景照片,车间灯火通明,订单还在不断涌入;张社长发了海鲜装船的视频,冷链车正驶向星门,将新鲜海鲜送往星际各地;小吴发了农旅基地的丰收晚会照片,不同星域的游客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
夜色渐深,星际的星空格外璀璨。陈砚知道,这个秋天的丰收不是终点,而是星际农业联盟新征程的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星域等待帮扶,更多的技术等待突破,更多的合作等待达成。但他坚信,只要四地同心、联盟携手,就一定能实现“让每个星域都有饭吃,让每个生命都能享受优质农产品”的目标,让星际农业的光芒,照亮每一片需要温暖的土地。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