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作物实验室的负责人王博士,展示了3号品种的最新改良成果:“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我们在3号品种中植入了‘绿藤星域’灵能植物的抗逆基因,使其在1.5%暗蚀残留的土壤中,成活率仍能达到85%,亩产提升10%。下周我们会在暗星的万亩示范田进行大规模种植试验,预计夏收就能看到成果。”
暗星星域的卡隆部长立刻表态:“我们已组织了100名农户参与试验,配备了灵能灌溉、智能施肥等全套设备,确保试验顺利进行。另外,我们还希望与实验室合作,研发耐极端干旱的大豆品种——暗星的部分区域降水稀少,急需耐旱品种。”
智慧农业实验室则推出了“星际农业协作平台3.0版”,平台新增的“技术交易模块”上线首日,就有20项技术成果达成交易:火山星域引进了“高温环境灵能降温系统”,碧波星域采购了“水下农场智能监测技术”,荒芜星域预订了“小型化土壤修复设备”。
“平台3.0版还能实现‘技术需求精准匹配’,”实验室负责人李工演示道,“比如某个星域发布‘耐盐碱品种需求’,平台会自动匹配有相关研发成果的实验室和企业,大幅提高技术转化效率。目前已有50个星域入驻平台,未来还会接入更多星际资源。”
生态保护实验室则与绿藤星域签订了“灵能植物生态修复合作协议”,计划在暗星、荒芜等受暗蚀影响严重的星域,种植“净化藤”和“固土草”,构建“抗暗蚀生态屏障”。“灵能植物不仅能修复土壤,还能改善局部气候,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实验室负责人赵博士说,“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在暗星建成10万亩生态修复示范区,打造‘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交流会结束后,“四地农品”与10个星域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涉及抗逆品种推广、智慧农业设备采购、生态修复项目合作等多个领域。陈砚站在创新中心的观景台,看着远处穿梭的星际飞船和忙碌的实验室,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从四地的小范围合作,到覆盖多星域的星际农业联盟,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到集研发、生产、销售、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四地农品”正一步步实现“让跨域协作的光芒照亮每一片需要耕耘的土地”的愿景。
4月初,暗星星域的“抗暗蚀大豆”万亩示范田迎来了播种季。陈砚带领创新中心的技术团队,亲自前往暗星指导播种。在田间,灵能播种机沿着预设路线精准播种,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湿度和肥力,无人机则在空中喷洒“水织灵能肥”。暗星的农户们围在田边,看着绿油油的幼苗破土而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以前这片土地因暗蚀残留,种什么都长不好,现在有了3号品种和这么先进的技术,终于有希望了!”农户老卡激动地说,“等夏收的时候,我要把最好的大豆送给创新中心,感谢你们为暗星带来的改变。”
陈砚拍了拍老卡的肩膀:“这是我们共同的成果!未来,创新中心会继续改良品种、升级技术,让暗星的更多土地变成良田,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夕阳下,万亩示范田的幼苗在微风中摇曳,远处的星空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陈砚知道,这只是星际农业合作的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星域等待帮扶,更多的技术等待突破,更多的梦想等待实现。但他坚信,只要“四地农品”坚守初心,只要星际农业联盟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在浩瀚的宇宙中,开辟出一片属于农业文明的繁荣天地,让丰收的喜悦传递到每一个星辰下的家园。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