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一直以来,一个学校的地位由办学规模、科研水平、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综合决定。最近几年,教育主管部门更加注重一所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在传统意义上,有很多学校为了办学而办学,甚至为了经费而办学,盲目开设专业,盲目招生。学校的就业率一再缩水,但学校依然舍不得割掉一些就业率低的专业。高考录取批次合并以后,一些学校的冷门专业特别是社会所需的比较少的专业人才,最终会因为没有学生选择而不得不关门。学生的选择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社会发展需求。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是有利的,促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他们的优势专业方面,以优势求发展,刺激学校提高办学实力,为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最近以来,全国已经有部分高校对专业设置作出了重大调整,比如中山大学就在近两年内调整了39个专业;教育部2016年9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17年高等职业学校拟招生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又增补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等13个专业。
(三)更加看重办学特色。高考录取批次的合并,不论是传统的二本公办院校,或是民办院校,都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没有特色的高校将很难生存,高校之间的招生竞争最终要回归到办学实力的竞争。录取批次的合并,更加有利于高校间错位竞争,强化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批次合并以后,前一批次的院校将会流失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冷门专业,这就要求高校要用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不同的功能定位来吸引生源。而目前高等教育还存在“大而全”、“多而散”的现状,一些学校盲目跟风,开设一些所谓的热门但又与学校办学定位不符的专业。比如现存的医学类学校盲目开设管理专业、理工科学校盲目开设文史类专业,这对于学校发展来说,没有特色,同时录取批次合并后,对学生吸引力将逐渐下降。
(四)三本学校获利最大。从全国目前开展改革试点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省份是选择二本、三本合并,只有上海目前是确定一本、二本合并的市。那么,从总体上来看,二本、三本的合并,使三本学校获利最大。从某种意义上讲,三本学校提升了一个档次。特别是特色鲜明的三本学校以及一些在三本队伍中声誉较好的学校,这部分学校有希望借势崛起。重要的是录取批次的合并,有助于人们淡化公办民办教育界限,三本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更高,作为以民办院校为主的三本院校,不再低二本学校一等,而是可以和二本平起平坐。同时,三本学校出现的时候就突出“地方性”、“应用型”为办学特点,所开设的专业更加贴近社会需求,贴近产业发展,就业率很高,培养的学生也受社会青睐,并不比二本学校的毕业生差。录取批次合并以后,这一特点将会作为突出优势显现出来。
四、录取批次改革后高校借势发展的对策
(一)重新明确办学定位,并坚持落地。在高等教育这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内,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之间有不同的办学定位。从办学层次、服务面向、人才规格等有不同的分类。每一所学校设立之初或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都确定了自身的办学定位。然而这些定位要么不够精准,要么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偏离了最初的轨道。录取批次改革后,办学定位的突出和精准已经把学校很清晰地划入了某一个范围,而不是模凌两可的研究型或应用型,服务区域或服务全国。不同的办学定位,建设着重点不一样,学校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与时俱进,但不能偏离轨道,违背初衷,特别是二本学校,高枕无忧的时代已经结束。明确了合理的办学定位以后,更重要的是坚持落地,要将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和办学定位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办学定位作为总的指南针。
(二)加强专业建设,突出特色发展。专业是凸显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办学特色是专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优质专业和鲜明特色是实现办学功能的根本途径。可以说学校的专业特色未来将成为学校招生的一张靓丽的名片。高校应该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亮点,要严格避免专业的同质化,随波逐流,跟风开设专业。和学校办学定位或初衷不相符的专业,尤其是在师资、配套、创新等方面都跟不上的专业可以陆续停招。这部分专业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不高,或者大家都一样,没有差异性,最后就不会得到市场珍惜。新时期,学校可以先设置或者培养少数的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将这些专业做精、做细、做强,实现差异化培养,在赢得考生和家长的口碑后,可基于产业链的发展,在这些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开展产业集群建设工作,这样促使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产业的发展一脉相承,必将极大增加学校的竞争优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即将消逝的乡村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即将消逝的乡村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