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有点荒谬。”一个同事摸着下巴说,“所以他的意思是,儿童的弱小是个陷阱,会引发加害者的一些极端情绪,从而让他们失去理智?这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我并没有听过类似的理论。不过,我认为这有一定的道理。”另一个同事转过身来说,“我很认可一个理论,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被压抑的天性,这些东西需要一个突破口。或许有一些是良性的,比如酣畅淋漓的运动、安静地看风景;有一些或许会很奇怪,比如强迫性的洁癖、对数字的执着……”
“还有一些是恶性的,比如谋杀和虐待。但因为法律的存在,也出于风险考量,大部分人不敢这么做。哪怕有机会,他们可能也不会去做。”
“不过有一种却不同,那就是‘行使权威’。当某个人处于天然的优势地位的时候,他压迫和欺凌其他人,受害者没有能力反抗,旁观者也不以为意,他就可以肆意地宣泄自己被压抑的天性。这种矛盾常常见于家庭当中,家庭暴力和儿童虐待案中,总是会呈现这样的行为模式。”
巴里想了想之后说:“我们不妨大胆一点。绑架者绑架儿童后,既然没有立刻杀害他们,那就一定是要和他们共处一段时间的。如果我们把这种关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家庭关系,那么这篇论文当中的理论就很好理解了。绑架犯会是一个好家长吗?”
众人都开始摇头。金发女郎说:“在多数案例当中,绑架者呈现一种非常扭曲的左右摇摆的心态。他们邪恶,但却不够邪恶。他们并不像是很多愉悦犯那样,从谋杀当中就能获得足够的精神快感;他们的犯罪行为通常出于利益考量,但又不像是某些金融犯罪者那样,有足够充足的知识和手段去用非法的方式牟取巨大利益。他们想要通过违法手段获得利益,就只能采取他们所知道的最简单的方法:绑架人质,然后问别人要钱。”
“哪怕是他们当中那些策划得比较周密的人,也因为认知的局限性,而选择这种并不明智的犯罪方式。这样的人通常没有冷静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力,这就导致在犯罪过程中,他们多数抱有一种赌徒心理,也就会和其他赌徒那样焦躁不安、过度亢奋或是亢奋与抑郁不停交替。这会使他们出现很严重的情绪问题。”
“我想起来了,我们之前处理过的一起案子不就是吗?那个绑架犯焦虑疯了。他不确定人质的父母会不会送钱,不确定警察什么时候来,不确定自己的计划有没有什么漏洞,于是就反复检查,甚至变得像强迫症一样,最终反而露出了马脚。”
“没错。多数人没有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情绪问题的经验,也不知道怎么调整。所以我们所救出的很多被绑架的儿童,都经历过绑架犯的虐待。因为这帮人用虐待他们来排解焦虑情绪。”
“是的。因为儿童很弱小,和绑架犯之间生理差距太大,这导致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完全不用考虑在虐待过程中反被伤害的可能。所以,他们能够更好地输出他们人性当中被压抑的恶。这就是这篇论文所说的‘弱小的陷阱’。”
“也就是说,哪怕最开始是为了利益绑架,但是绑架犯在等待消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会促使他们开始进行虐待行为。但我不明白,论文的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建立权威’?”
“因为单纯的肉体上的暴力虐待和建立精神权威是不一样的。殴打之类的虐待,可能只是单纯地发泄情绪;但建立精神权威是为了操纵他人。”
“为什么要去操纵一群孩子?他们本来不是也跑不了吗?”
“这就是这个观点更深层的含义了。”巴里说,“对于人类来说,精神满足是最终极的满足,也可以说一切肉体满足最终都是精神满足。完全掌控他人精神和操纵他人,又是病态的精神满足当中最令人欲罢不能的一种。我们所见的许多家庭问题,正说明了这一点——每个人都会天然趋向于过度行使自己的权威,或者说只有过度才能带来快感。”
“哪怕他们在弱小时知道这样不对,但一旦他们获取了这样的地位,他们就会不可避免的有这样的倾向。而在绑架犯与受害者这种特殊家庭当中,因为儿童太过弱小,无需暴力手段控制,他们就会更趋向于精神控制。而精神控制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权威并行使权威。”
“听起来好像不像是特殊家庭,而像是很多家庭。”那个亚裔说道。
“是的,很不幸的是,很多家庭的父母确实很像绑架犯,有些甚至不如绑架犯——毕竟绑架犯还要顾及警察,某些父母却不用。这确实很可悲。”
“我明白了论文作者的意思。儿童天然的弱势,会引诱绑架犯释放他们精神控制他人的天性。那么我们能利用这一点做什么呢?”
“这就要说到建立权威的方式了。单纯的暴力是不行的。而如果这个绑架犯不是专业人士,只是随心所欲、被引诱着释放自己的欲望,那他一定会因此做出一些冒险举动。只要猜出他要怎么做,或许不借助布莱尼亚克,我们也可以抓住犯人。”
《在美漫当心灵导师的日子》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3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3言情!
喜欢在美漫当心灵导师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在美漫当心灵导师的日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