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在四川松潘、平武间,先后发生7.2级、6.7级和7.2级三次地震,三次地震经纬度极为接近,这都是属于震群型地震。
四川最近的一百年间,最大的地震当属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里氏八级大地震,汶川八级地震发生时,大半个中国都有震感!
2008年汶川八级地震造成死亡人数达7万多人,37万人受伤,人失踪,无数的建筑物倒塌,汶川地震的惨状可以称得上是人间地狱。
丁氏庄园也是因为在汶川八级强震中,屹立不倒,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得到专家们的专题研究。
丁氏庄园建成的时间是1922年的民国,跟我们凌家族人所在的明代洪武年间,有近五百多年的距离,但是丁氏族人入川的经历与我们凌家族人入滇的经历相似,而且同是前往地震常发之地。
老道长是想用这个真实的例子,告诉凌家族人,在云南这种常发生地震的地方,修建住房,应该仿效这座庄园的建造。
老道长继续说:
这座丁氏庄园位于四川省仪陇县的琳琅村,被当地人称作琳琅奇屋。
丁氏庄园在那场八级大地震中,不但墙无裂痕,片瓦也没掉下来。
丁氏庄园不但地震不会伤及它,连平常的自然灾害,对丁氏庄园也没什么影响。
丁氏庄园所在的仪陇县,历史上不是降雨过多造成洪涝就是天不下雨闹旱灾,让当地人苦不堪言,但是丁氏庄园不但洪涝不会影响到它的安全,连干旱也与之无关!
丁氏庄园旁边的水井,常年水量充足,自丁氏族人入川到此开井起,三百多年,从未干枯过,你说奇不奇怪?
当地人说,琳琅奇屋的神奇是因为受到两座大山的护佑。
这两座大山就是琳琅村里丁氏庄园背靠着的轿顶山,以及轿顶山东北方向的琳琅山。
轿顶山的山形像一顶轿子,又像一顶官帽,所以又叫作官帽山。
琳琅山的山脉就像一个五角星,延伸向五个方向,所以又叫作五龙山。
当地人说,丁氏庄园是建在风水宝地上,轿顶山让丁氏族人做任何事都亨通发达,五龙山更是祥瑞,五龙戏水,又怎会缺水?
事实上,两座山汇聚下来的地下水,刚好到了丁氏庄园水井位置,不涝也不枯、不多也不少,常年充足。
而丁氏庄园能在四川诸多地震中幸存下来,是因为它在建筑设计时,经过避震处理。
丁氏庄园坐北向南,一楼一底,整座庄园为土木混合承重层楼式群体建筑,由一大二小三个天井,呈“一”字排列的三个院落和东面三层楼的碉楼组成。
丁氏庄园正脊高约15米,大中小三套四合院紧衔相依,正中主院最大,左院次之,右院最小。
庄园由石、土、木三种原料构建成的。
四合院的柱、檩、枋、椽等木材用料,均选伐自琳琅山上的楠柏之木,内花园四周共有庭柱14根,直径均在0.5米以上,通高10米,比普通的大一倍,每根庭柱上都有木刻龙头,栩栩如生。
人们发现,庄园用作庭柱的14根楠柏之木,都是整木,中间没有人工连接之处。
整座庄园没有一钉一铆,全靠斗拱、大梁、立柱,纵横交错,相互连结,完整而坚固。
庄园地面的石材也特别考究,专选质地坚硬、细密的青灰色石材,最长的有3.8米,最短的也有2.8米,最高90厘米,宽40厘米。
庄园的墙体,特制1.2市尺(1市尺是33.33厘米,1.2市尺就是约40厘米)厚的宽墙板,选用的材料是本地最好的红色粘土,其中大量掺杂了河沙、古灰、瓦砾、柏木条、竹木条,并辅之以糯米浆、红糖水、桐油、鸡蛋清,以增加墙体粘性和硬度。
据说建筑时,要求工匠每天只筑一板高的墙,主人在筑好的墙上任意掏个小洞,灌上水,经过12小时以上,若滴水不漏,才算合格,方能往上筑第二板墙,可谓精益求精。
由于这座庄园的建设图纸没有留存下来,所以不能得知其地基作何处理,但是古人曾为了抗震,发明了圆的地基,例如西安的小雁塔。
西安的小雁塔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八次地震,最大的一次是8.4级的强地震,比丁氏庄园经历过的8级地震还高0.4级,但是小雁塔都可以有惊无险。
人们研究小雁塔时,发现了它抗震的秘密,就是小雁塔的地基像是一个大面朝上的半圆球体,而小雁塔的地基周围都是软土,这使得小雁塔遇到地震时,随地震的摇晃而在软土里摇晃,如一个不倒翁一样。
估计琳琅奇屋的地基也曾为发生地震而作周全考虑。
在中原地区,人们建房时,会要求所建地基形状要宽、平、方、正,且不能建在土质松软、地下潮湿、砂石混杂的地方,但是你们入滇后,可能中原的建筑常识跟云南的不相同了。
在选取适合建房的风水宝地后,一定要认真参照当地古宅的设计,多听当地人房屋为避震作出的处理,房屋的地基框架一定要按当地的设计,要找当地建筑工人参与施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