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向北立即开始筹划陶工坊、石器坊制皮坊,为营地建成后,汉部的下一阶段发展做准备。
按汉家寨发展的经验,汉部稳定之后,要想快速发展壮大,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升级铁工坊,制造出更先进的生产工具。
而要升级铁工坊,就必须要陶工坊烧制的耐火砖,制皮坊与木工坊联合制造的风箱,至于石器坊,则是铁工坊升级后,建造水力磨坊所用。
这天,向北正在指导陶工坊的学徒砌陶窑,武大突然找来,“公子,村里的田都耕种完了,您看村里的一百多个婆娘与老人,能为汉部做些什么?”
“您老来的正好!我正想着晚上去找您呢!”
向北看到武大,忙放下手头的工作,扶着他走到一边,“我看村子北边的山上有青石,山脚是黄粘土,您老觉得在那儿建砖窑与石灰窑怎样?”
“烧砖、烧石灰,公子是想……”
“营地建好后,我打算让民军在白水边垦荒,等天冷水位退下后,沿河筑堤,这样即使将来我们离开了,武村也能靠自己丰衣足食。”
“公子,您真是武村的救星,俺代表武村几百口子给您鞠躬了!”武大后退两步,深深的弯下腰。
在白水边筑堤垦荒,将那些肥沃的湿地全变成农田,武村几代人的梦想,今天终于要实现了。
向北赶紧上前扶住武大,“武伯,使不得!天下汉人是一家,我们不分彼此。”
“对,咱们不分彼此!”
武大紧紧握住向北的手,两眼有些湿润,“武村以后就跟着公子、跟着汉袍军了,公子但有所命,武村上下必誓死追随!”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武大及武村的人看的很明白,眼前的少年绝非池中之物,汉袍军也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此时不投汉袍军,等待何时?
武村自愿并入汉部,使得汉部内的管理更加协调统一,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临时营地在九月中旬初步完工。
五六十亩地大的营地,东靠山壁,西临石门河,北西南开有营门,西门外一座木桥通往对岸,与武村相隔不到一里。
营地中间偏东是个二十亩大的校场,余下的地方被分成四区,东北为后勤队与兵工坊,东南区为仓库,余下的西北与西南两区各占地十亩,是陷阵营、民军与少年队的住房区。
营房的墙用泥垛,屋顶铺茅草,里面还有圆木搭建的通铺,上面铺着草苫,虽然看上去非常简陋,但通铺却收拾的干净整齐。
汉部入住营地,陷阵营、民军与各队便开始按原定计划展开工作,汉部众人的心也终于安定下来。
向北与刘岩的住所坐落在校场东北面,是个单独的院子,入住当晚,向北将宫九叫入正厅,“九哥,你从射雕卫中挑两个人北上,让他们去西凉联系商影,将咱们的位置传回去。”
石门汉部的底子太薄,若按部就班的发展,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成规模,可两三年大慢长,向北根本等不了。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与汉袍军取得联系,然后从汉袍军调些人过来。
另外汉袍军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且汉袍军的制度也不完善,一旦向北失踪的时间过长,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出乱子。
“巨子去西凉了吗?”
宫九心中一动,脸上露出了然之色,怪不得公子要走阴平道北上,原来他早有准备啊!
向北点点头,“我来汉中前几个月,灵儿就去了西凉,秦老将消息传回去后,她现在或许也在找咱们。”
“是,我现在就挑人,明早就让他们北上。”宫九应下,而后兴奋的离去。
墨家巨子在墨者心中有着无与伦比的特殊地位,就算宫九现在加入了汉袍军,仍改变不了他对墨家巨子的尊重。
次日清晨,陷阵营开始操练骑射,陷阵营士兵一个个坐在马上全身僵硬,两手紧紧的抓住缰绳,连让马跑起来都不赶。
向北在院里连完游龙身法,走进校场一看,顿时气的鼻子歪歪,叫过罗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你练的这是啥玩意,照你们这般练法,陷阵营多久能变成骑兵,两年、还是三年五年?”
追随向北几个月,罗成从末见过他发这么大火,被吐沫星子喷了一脸,低着头却一句话都不敢说。
因为罗成跟其他士兵一样不会骑马,而且只要坐到马上就心荒,要不是前段时间急行军时为了骑马逃命,恐怕他们现在连骑上马小跑都办不到。
看罗成那嫣儿吧唧的样儿,向北也没办法,只好叫人牵出自己的黑马(奔驰),“全休集合,上马跟我走!”
陷阵营士兵见罗成都被公子训成了狗,谁还敢懈怠,听到命令,立刻上马跟着向北走出营地。
二百骑排成两列纵队,跟在向北后面,绕着石门盆地的边缘小跑前行。
马跑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士兵被颠的东倒西歪、满头大汗,越沟过埂,吓的他们直接抱住马脖子,还没跑出二里地,就有十几个人落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袍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汉袍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