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已经燃烧到永曦宫外。
宫墙之外,厮杀声、兵器碰撞声和垂死者的哀嚎不绝于耳。
曾经象征着天佑王朝无上荣光的永曦宫,如今只剩下残破的旗帜和弥漫的硝烟。
宫室内,佑国女帝独自站在那面巨大的江山社稷图前,目光空洞地望着图上那些曾经属于她的疆土。
“陛下,该走了。”禁军统领祁镇推门而入,盔甲上满是血污,“东门已破,叛军很快就会攻到这里。”
女帝没有回头,只是轻轻抬起手,指尖划过地图上北部边境的墨渊城。
就是那里,一切的起点。
五年前,一个名叫弈星的年轻人曾在那里献上三道奇策,解了北狄之围。
那时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边境小城中的无名之辈,会成为她余生最大的悔恨。
“陛下!”祁镇的声音更加急切。
“你们走吧。”女帝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得可怕,“朕要留在这里,与佑国共存亡。”
祁镇还想再劝,却被女帝挥手制止。他只得躬身退出,沉重的宫门缓缓关闭,将女帝一人留在空旷的大殿中。
她转身走向御案,从暗格中取出一卷已经泛黄的奏折。轻轻展开,那熟悉的字迹依然清晰:
“臣弈星谨奏:治国之道,在安民,在选贤,在明法度。今北狄虽平,然朝中积弊未除,若不大刀阔斧,恐祸起萧墙……”
这是弈星当年在墨渊城呈给她的第一份奏折。
那时她只当是又一个狂生的妄言,随手丢在一边。
如今重读,字字珠玑,句句切中佑国后来的病根。
宫门外的喊杀声越来越近。女帝闭上眼睛,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那是她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错误,一个让她付出帝国代价的错误。
天佑十七年秋,北狄铁骑南下,连破边境七城,直逼墨渊。
消息传至帝都,朝野震动。
刚刚即位三年的佑国女帝不顾群臣反对,决定御驾亲征。
那时的女帝,年轻气盛,满怀雄心。她要向那些质疑女人能否执掌江山的朝臣证明,自己配得上父皇传下的江山。
然而战事远比她想象的艰难!
北狄骑兵来去如风,佑国军队疲于奔命。一连数月,战局胶着,军粮消耗巨大,朝中已有撤兵的呼声。
就是在这时,墨渊城守将向女帝推荐了一个人。
“此人名叫弈星,虽出身寒微,但谋略过人。墨渊城能坚守至今,多亏他的计策。”
女帝在临时行营中接见了这个年轻人。他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身材瘦削,眉目清秀,不像谋士,倒像个文弱书生。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明亮,仿佛能洞察人心。
“你有何才能,敢说能解北狄之围?”女帝居高临下地问道。
弈星不卑不亢地行了礼:“臣不敢妄言才能,只是对北狄的战术略知一二。若陛下准许臣献策,臣有三计可破敌军。”
“三计?”女帝挑眉,“满朝文武数月来一筹莫展,你竟有三计?”
“是。三计连环,必破北狄。”
女帝沉吟片刻:“说来听听。”
弈星从袖中取出一卷地图铺开:“北狄骑兵骁勇,但其后勤补给全赖掠夺。此其一计,断其粮道。”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其二,北狄各部并非铁板一块,可离间其关系。其三,待其内乱,可设伏击之。”
他的分析条理清晰,对策切实可行。
女帝越听越惊,这个年轻人的谋略,竟比她的军师们高明数倍。
“若依你之计,需要多少兵力?”
“只需三万精兵,但需分兵三路,协同作战。”弈星抬头直视女星,“臣恳请亲自指挥中路伏兵。”
女帝犹豫了,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无名小卒,风险太大。
一旁的副将慕容铮厉声喝道:“狂妄!你是什么身份,也敢要求指挥大军?”
弈星面不改色:“若败,臣愿以死谢罪。”
那一刻,女帝从他眼中看到了一种罕见的自信与决绝,不知为何,她相信了这个年轻人。
“好,朕准了。”
三日后,弈星的计策开始实施。佑国军队切断了北狄的粮道,同时散布谣言,挑拨北狄各部关系。
果然,北狄内部产生分歧,部分军队开始撤退。弈星亲率一万精兵,在峡谷设伏,大败北狄主力。
消息传回行营,女帝惊喜交加。这一仗,不仅解了墨渊之围,更俘获了北狄主帅。
这是佑国数十年来对北狄的最大胜利。
当晚庆功宴上,女帝特意召见弈星。
“你立下大功,想要什么赏赐?”
弈星跪拜道:“臣别无所求,只愿辅佐陛下,一统天下。”
女帝大笑:“好个一统天下!你有此雄心,朕心甚慰。”她当即下旨,封弈星为参军,随驾回朝。
然而女帝不知道,这个决定,引起了慕容铮等将领的强烈不满。
帝都永昌城,佑国皇宫。
女帝的案头堆满了奏折,大多是关于北方战事的善后事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懿哥梦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懿哥梦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