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阳光再次洒满四合村。村民们齐心协力修复道路、清理文化馆,吴氏族人们也专程赶来帮忙,还带来了专业的抢险设备。周成站在修复后的古墓前,望着眼前众志成城的人们,心中感慨万千:当年将军用热血守护的土地,如今正被他的后裔们用团结和坚守守护着。
几个月后,修葺一新的四合村再次开门迎客。经历过暴雨的考验,这里的山更青、水更绿,村民们的凝聚力也更强了。“守边文化节”第二届如期举办,规模比第一届更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媒体。
周成站在将军祠前,看着往来的人群,看着孩子们在文化馆里认真听讲解的模样,看着哑巴阿婆和徒弟们忙碌的身影,忽然明白了:真正的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守,而是在时代的浪潮中,将先辈的精神融入生活,让它成为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真正的乡村振兴,是让村民们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让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归属感和自豪感。
风轻轻吹过,将军祠里的“守边”将军印复制品熠熠生辉。四合村的故事,还在继续。它就像一颗深埋在土地里的种子,在守护与传承的滋养下,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庇佑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向世人诉说着:家国大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第二届“守边文化节”的余热还没散,周成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邀请函——国家文物局要举办“全国文物守护与乡村振兴成果展”,点名让四合村参展。消息传开,村里像炸了锅,村民们既骄傲又忐忑,建国挠着头说:“咱村的事儿,能进北京?”王琳却信心满满:“咱的故事里有英雄、有守护、有发展,这就是最动人的展品!”
筹备展品时,大家格外用心。周成把陈老师那本字迹凌乱的日记本小心装裱,王琳精选了“将军粮”的包装和文创纪念章,张强录制了民俗队的军阵表演视频,哑巴阿婆则连夜赶做了一整套将军造型的花馍,每一个褶皱都透着认真。出发去北京那天,村民们自发来到村口送别,哑巴阿婆拉着周成的手,反复指着将军祠的方向,眼里满是期盼。
成果展上,四合村的展区成了焦点。当游客们看到那枚“守边”将军印的复制品,听完周成讲述将军护边、陈老师守秘、村民们以传承促发展的故事,无不深受触动。有位白发老者看完展品,握着周成的手说:“你们守住了文物,更守住了民族的精气神!”不少文旅企业当场抛出橄榄枝,想和四合村合作开发更多文化产品。
展会结束后,周成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村里。他和王琳、赵铁牛等人商量,决定趁热打铁,启动“守边文化IP计划”:邀请专业团队拍摄纪录片《将军印下的村落》,将吴玠兄弟的故事改编成儿童绘本,还和本地剧团合作,编排了实景剧《守边记》,在将军祠前的空地上定期演出。
实景剧首演那天,整个村庄都被挤得水泄不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想要亲眼目睹这场期待已久的演出。
当演员们身着宋代服饰,缓缓走上舞台时,现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们生动地重现了吴玠将军在仙人关原大败金军的场景,那激烈的战斗场面、激昂的配乐,让观众们仿佛置身于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
然而,当演到陈老师发现盗墓阴谋、被迫装疯的片段时,现场的气氛却突然变得凝重起来。不少村民都被这段剧情所打动,他们默默地擦拭着眼泪,心中充满了对陈老师的敬佩和同情。
在第一排,哑巴阿婆静静地坐着,她的目光始终落在舞台上的“陈老师”身上。随着剧情的发展,阿婆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泪水顺着她那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那是她对陈老师深深的思念,也是她内心的一种慰藉。
随着IP计划的不断推进,四合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甚至连一些海外华人也开始关注这个小村庄。
有几位旅居海外的吴氏后裔,得知了四合村的景剧后,特意带着孩子们回到故乡寻根。他们在将军祠前虔诚地祭拜着先祖,感受着那份浓浓的家族情怀。
这些吴氏后裔还慷慨地捐赠了一批海外收藏的宋代文物复制品,这些珍贵的展品丰富了文化馆的馆藏,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那段历史。
他们感慨地说:“不管我们走得多远,祖宗的故事都不能忘记,这份家国情怀更不能丢弃。”
这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寒风呼啸着吹过四合村,仿佛要将一切都冻结。哑巴阿婆的身体也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渐渐衰弱,她的步伐变得越来越缓慢,动作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灵活。
然而,尽管身体状况不佳,哑巴阿婆每天仍然坚持去花馍坊看看。她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徒弟们忙碌地制作花馍,偶尔会指点一下他们的手法,或者纠正一下花馍的形状。
时间一天天过去,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哑巴阿婆突然病倒在了床上,病情严重得让她无法起身。周成得知后,立刻赶到阿婆的床边,焦急地守着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中年也逆袭》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3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3言情!
喜欢中年也逆袭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中年也逆袭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