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指纹,一个锁盒,警方如何在茫茫人海中锁定真凶?
1999年3月3日傍晚,郑州建设银行交通路储蓄所即将结束营业。突然,三个头戴马虎帽的蒙面男子闯入,为首的高个子抬手就是一枪。
都别动!趴下!
---
初现端倪
高个子歹徒动作娴熟地安装爆炸装置。只见他从背包中取出一个医用输液瓶,迅速接好引信。就在他全神贯注操作时,手套不小心在玻璃内侧蹭了一下。
巨响过后,防弹玻璃裂开蛛网般的纹路。中等身材的歹徒抡起大铁锤,几下就砸开一个大洞。
快!两分钟!高个子低声喝道,声音沉稳有力。
两个较年轻的歹徒翻身入内,专门挑选成捆的百元大钞。整个过程如同经过精密排练,从进门到撤离,不超过五分钟。
撤退时,高个子在门口撒下一把三角钉。目击者后来回忆:他们训练有素得可怕,就像特种部队。
再起波澜
2000年12月9日下午4时50分,银基商贸城广发银行。
五个蒙面歹徒同时行动。高个子对天鸣枪,硝烟弥漫。
全部趴下!我们只求财!
这次使用的炸药威力更大。爆炸声中,碎玻璃四处飞溅。就在安装炸药的瞬间,高个子因为引线过于细小,下意识地摘掉了右手手套。
这个细微的动作,将在日后成为破案的关键。
两个年轻歹徒动作麻利地往特大号帆布包里装钱。他们的目标明确——刚从商户那里收来的营业款,全是未拆封的整捆现金。
高个子一声令下,五人迅速撤离。在银行门口,他回身又开两枪,阻止了可能的追击。
在三德里胡同,一个早已等候在此的中年女子接过赃款,骑上自行车消失在巷弄深处。
---
艰难侦破
现场勘查持续了整整三天。刑侦支队的技术人员跪在地上,用镊子一点点筛选证据。
重大发现接踵而至:
1. 关键指纹:在碎裂的防弹玻璃内侧,技术人员发现了一枚清晰的右手拇指指纹。
这应该是安装炸药时留下的,技术员小李兴奋地说,嫌疑人很可能摘过手套。
2. 特殊锁盒:爆炸中心附近,一个灵贵牌球形榉木门锁包装盒引起注意。这种锁在郑州市场上很罕见。
3. 弹药鉴定:现场找到的四枚12号猎枪弹壳,与三年前电信局劫案使用的弹药出自同一把枪。
4. 炸药分析:确认为硝铵炸药,使用500毫升医用输液瓶装载。
全城排查
公安部调集1400余名警力,展开郑州史上最大规模的排查。
四条主线同时推进:
门锁溯源组走访了全市37个五金市场。在老火车站附近的五金城里,一个店主回忆:
这种锁是福建产的,郑州进货的商家不多。前几天有个高个子男人来买过,说话带叶县口音。
指纹比对组面临巨大压力。在指纹库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民警们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人工比对。已经连续工作72小时的张警官揉着发红的眼睛:
这枚指纹特征很明显,中心点呈椭圆形,只要碰到,我一定能认出来。
赃款监控组在全市银行布控,重点留意大量兑换零钱或存入新钞的可疑人员。
关系人排查组重点调查近五年退伍的豫籍军人,特别是服役期间接触过爆破作业的人员。
柳暗花明
2001年6月12日上午10时,排查小组来到绿城花园小区。
在24号楼1单元14室,开门的高个子男子看到民警时,眼神闪过一丝慌乱。
例行检查,请问您贵姓?
张,张书海。
民警注意到几个可疑细节:
· 男子自称是租客,却说不清房东全名
· 说话时下意识地用身体挡住卧室门
· 经济状况与居住环境明显不符
进入卧室后,民警的眼睛亮了——卧室门上安装的,正是灵贵牌球形榉木锁!
张先生,这个锁很特别啊,在哪买的?
这个...记不清了,好久以前买的。张书海支支吾吾。
请跟我们回去协助调查。
审讯室的较量
6月12日下午2时,郑州市公安局审讯室。
张书海表现得异常镇定。我就是个普通市民,做点小生意,什么银行抢劫,我根本不知道。
审讯民警注意到,尽管表面上很放松,但张书海的右手始终在微微颤抖。
12月9日下午4点到5点,你在哪里?
在家睡觉。
有人证明吗?
我一个人住。
与此同时,对张书海住所的搜查有了重大发现。在卧室床头柜底层,民警找到了一张银基商贸城的地形图,上面用红笔标注了多条路线。
晚上8时,审讯仍在继续。张书海开始显得焦躁不安。
我要请律师,你们没有证据,不能一直关着我。
确实,如果没有确凿证据,再过几个小时,依法只能放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90年代大案系列请大家收藏:(m.x33yq.org)90年代大案系列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