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 章:高僧东来
吐蕃泽当寺的清晨,酥油灯的光晕在经堂内流转,帕木竹巴?多吉杰布身着绛红色僧袍,坐在铺着羊毛毡的法座上,接受弟子们的送行授戒。他年近六旬,面容清癯,眼神却格外明亮,左手持念珠,右手结 “大手印” 定印,口中诵念《金刚经》的 “应无所住” 章句。
“此次赴中都,非为个人修行,而是为噶举派与大元的佛法交流,为吐蕃与中都的民生协同。” 帕木竹巴声音沉稳,目光扫过跪坐的弟子,“我走后,泽当寺的‘以武入禅’修行不可中断,每日晨练拳法、午诵经文、晚探实务,需继续协助部落春耕,不可因我离去而懈怠。”
首席弟子阿旺上前,递上一个紫檀木经匣:“师父,此匣内装《大手印修行要义》《吐蕃部落治理百例》,前者供中都高僧参考,后者记录我寺协助部落的实务,可显噶举派‘护民’之本。沿途需用的酥油、糌粑与防寒皮袍,已备好装在骡马驮袋中。”
帕木竹巴接过经匣,轻抚匣上的金刚杵雕刻:“你需守好寺院,每月与吐蕃地方首领核对商路安全情况,若中都商队途经,需提供向导与补给。” 他起身走到寺门,望着等候的信使巴桑与护送的禁军,对弟子们挥手:“勿送,待我归时,必带回中原佛法与实务的交融之法。”
辰时,队伍从泽当寺出发,帕木竹巴骑一匹白色的吐蕃骏马,巴桑与禁军百户李忠分随左右,二十余名随从与十匹骡马紧随其后,经堂的钟声在山谷中回荡,送队伍踏上东行之路。
队伍行至吐蕃东部的羌塘草原,遇到一支迁徙的牧民部落 —— 男女老幼身着羊皮袍,赶着牛羊向水草丰美的地方移动,帐篷、炊具等家当用牦牛驮运,井然有序。部落首领扎西见是帕木竹巴的队伍,立刻翻身下马,跪地行礼:“大师亲自东来,定是为部落谋福祉,我已命人准备了奶茶与风干肉,请队伍歇息片刻。”
帕木竹巴翻身下马,走进扎西的帐篷,帐篷中央的火塘正烧着奶茶,铜壶冒出的热气带着奶香。扎西递上一碗奶茶:“今年草原雨水充足,牛羊膘肥体壮,只是乃蛮部落余部偶尔劫掠,商路不太安稳,盼大师与中都商议,能派禁军协助护卫。”
帕木竹巴浅饮奶茶,目光落在帐篷外正在练拳的少年 —— 他们练的是噶举派的 “禅定拳”,动作简洁,配合呼吸,正是 “以武入禅” 的基础。“这些少年练拳多久了?” 帕木竹巴问。扎西答道:“每月寺里的僧人来教三日,不仅能强身,遇到小股盗匪也能自保。”
帕木竹巴点头,对扎西道:“我到中都后,会向萧虎将军提及商路护卫之事,或许可促成吐蕃部落与中都禁军的协同巡逻。你们也需与邻近部落结盟,共享水草与预警信息,减少内耗。” 他让随从取出两匹中原丝绸赠予扎西:“此绸可与中都商队交换茶叶,改善部落饮食。”
歇息过后,扎西派儿子顿珠为队伍引路,送至下一个部落边界。帕木竹巴望着草原上移动的牛羊与练拳的少年,对巴桑道:“吐蕃的根基在游牧,中都的根基在农耕,若能将两者的优势结合,商路与民生定能更稳。”
行至河西走廊的甘州驿站,已是东行的第十日。驿站建在戈壁边缘,由土坯墙围起,内有客房、马厩、粮库与商队歇脚的大棚,往来的西域商队、中原商贩络绎不绝,骆驼的嘶鸣声、商贩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一派繁忙景象。
驿站驿丞王顺已接到通知,在门口迎接:“大师一路辛苦,驿站已备好清净的禅房,按吐蕃习俗烧了酥油茶,还请歇息。” 帕木竹巴走进禅房,房内陈设简单 —— 一张木床、一张抄经案、一个火塘,火塘上的铜壶正煮着酥油。
傍晚,帕木竹巴走出禅房,观察驿站的商队交易:西域商人用玉石、香料交换中原的丝绸、茶叶,双方以大元银币结算,也有物物交换。一位波斯商人看到帕木竹巴的僧袍,上前合十行礼:“噶举派的大师?我曾在撒马尔罕见过贵派僧人,他们协助商队穿越雪山,十分可靠。”
帕木竹巴问道:“中都商队途经此处,需多久能到吐蕃?沿途的部落是否收取过路费?” 波斯商人答道:“正常需二十日,若乃蛮部落作乱,需绕行多走五日;甘州以西的部落多收茶叶为过路费,一斤茶叶可通行百里。” 帕木竹巴让巴桑记下这些信息,对王顺道:“驿站可设‘商路信息簿’,记录各部落的过路费与安全情况,供商队参考。”
次日清晨,驿站的僧人举行早课,帕木竹巴受邀领诵经文,中原与吐蕃的僧腔交织在一起,在驿站的上空回荡 —— 这是东行路上第一次佛法交融的尝试。
离开甘州前,帕木竹巴专程前往城郊的大觉寺,与住持慧能大师交流。大觉寺是中原禅宗寺院,却也融入了西域佛教的元素,经堂的壁画既有中原的观音像,也有吐蕃的金刚像。慧能大师带着帕木竹巴参观练武场,只见十余位武僧正在练少林拳,动作刚猛,配合整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巴图虎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