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落下,墨汁在竹简上晕开,他写下“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这是《商君书·赏刑》的核心要义,也是他毕生所求的法治理想。他要让秦国的每一个人,无论贵族还是庶民,都在律法的框架下生存;要让秦国的利禄官爵,只凭军功与才干获取,而非血缘与门第。
正书写间,帐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随即响起侍从的低语:“君上,商於令赵亢求见,说有急事禀报。”
商鞅放下笔,眉头微蹙。赵亢是他亲自提拔的官吏,出身寒门,因推行新法得力,被任命为商於令,掌管商於六县民政。此时深夜求见,必是出了要紧事。
“让他进来。”
帐帘掀开,赵亢一身官服,身上落满雪,脸色苍白,显然是一路急奔而来。他进门便跪地叩首:“君上,大事不好!商於下辖的商县、於县近日流言四起,说君上即将谋反,老世族已派兵前来征讨,百姓们人心惶惶,连春耕的筹备都耽搁了!”
商鞅心中一沉。甘龙果然老谋深算,联名上书尚未动手,先在商於散布流言,妄图动摇民心——百姓若信了流言,轻则延误农时,重则引发骚乱,届时他既要防备咸阳,又要安抚百姓,首尾难顾。
“流言从何而起?”商鞅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据属下查探,是几个游医在乡间散布的,说他们从咸阳来,亲眼看到甘龙大人调兵遣将。起初只是几户人家议论,后来愈传愈烈,今日已有百姓跑到县衙求告,问是否要逃难。”赵亢急切地说,“属下已派人捉拿那几个游医,可他们像是早有准备,抓了两个,其余的都跑了。”
商鞅站起身,走到帐外。雪夜的寒风刺骨,他望着远处商县城池的方向,那里隐约有几点灯火,却比往日稀疏了许多。他知道,百姓的信任是新法的根基,若民心动摇,即便新军再强,也难守商於。
“赵亢,你即刻回商县,传我命令:明日辰时,在商县集市设坛,我要亲自向百姓辩明流言。”商鞅沉声道。
“君上!”赵亢一惊,“如今流言正盛,您若亲自出面,万一有奸人趁机作乱……”
“我若不出面,流言只会愈演愈烈。”商鞅打断他,“百姓信我,是因我推行新法,让他们有田可耕,有饭可吃;若我因畏惧流言而躲藏,他们便会疑心流言是真。明日我要让商於的百姓知道,商鞅不会反,秦法不会变。”
赵亢望着商鞅坚定的眼神,心中的不安渐渐消散,他重重叩首:“属下遵命!属下这就回去筹备,定会加派衙役,确保君上安全。”
待赵亢离去,商鞅回到帐中,再次拿起那柄匕首。他轻轻拔出鞘,刃口在烛火下闪着寒光,映出他眼中的决绝。明日的集市,或许会有危险,甘龙或许会派刺客趁机发难,可他必须去——为了那些因新法而获得土地的农夫,为了那些因军功而获得爵位的士卒,为了他与孝公共同的理想。
他将匕首插回鞘中,重新坐回案前,继续书写竹简。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营帐的帷幕上,像一尊坚守的石像。雪还在下,商於的寒夜漫长而寂静,可他案前的烛火,却如一盏明灯,照亮着秦国法治的前路。
次日清晨,雪停了。一轮朝阳从东方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覆雪的商县大地上,将积雪映照得晶莹剔透。商县集市早已被百姓围得水泄不通,男女老少挤在街道两侧,脸上带着不安与期待。衙役们手持长戟,在集市中央的高坛周围围成一圈,警惕地扫视着人群。
辰时刚到,一阵马蹄声传来,商鞅身着黑色朝服,骑着一匹黑马,在景虎与几名亲卫的护送下,缓缓驶入集市。百姓们看到他,先是一阵寂静,随即有人低声呼喊:“商君!是商君!”
商鞅翻身下马,走上高坛。他目光扫过人群,看到一张张熟悉的脸——有因军功授爵的士卒家属,有分到田地的农夫,有靠纺织谋生的妇人。这些人,都是新法的受益者,也是他要守护的人。
“乡亲们。”商鞅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人群的力量,“近日有流言说,商鞅要谋反,老世族要派兵征讨商於。今日我站在这里,便是要告诉大家,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人群中一阵骚动,有人低声议论起来。商鞅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我商鞅入秦十余年,推行新法,废除井田,让百姓有田可耕;设立军功爵制,让寒门子弟有出头之日;严明律法,让奸邪之徒不敢作恶。这些,都是大家亲眼所见,亲身体会到的。”
他指着人群中的一个老农:“王伯,你说说,新法推行前,你家有几亩田?如今有几亩?”
被点名的王伯愣了一下,随即上前一步,激动地说:“商君!新法前,我家只有三亩薄田,还得给地主交一半租子,全家吃不饱穿不暖。新法后,官府分给我十亩良田,去年收成好,不仅吃够了,还余了两石粮食!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怎么会谋反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历代风云五千年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