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闻言,豁然开朗,当即拍案道:“子敬之言,深合我心!此事便交由你去办!”他立刻命人备好厚礼,让鲁肃即刻启程,务必促成此事。
数日后,江夏城中。
刘备与诸葛亮、徐庶、刘琦等人亦在共商对策。
诸葛亮轻摇羽扇,神态自若地分析道:“曹操大军压境,其势锐不可当,我军新败,兵少将寡,若与之硬拼,无异于螳臂当车。为今之计,唯有引江东为援,借孙权之兵力,共拒曹贼。待南北两军于长江两岸相持不下,我等便可坐收渔翁之利,图谋发展。”
刘备面带忧色,沉吟道:“军师之言虽是,但孙权乃人中之杰,其帐下周瑜、鲁肃之辈亦非等闲。江东人才济济,必有长远谋划。我如今兵败势微,前去依附,岂非羊入虎口,受其掣肘?”
诸葛亮闻言,不禁抚扇笑道:“主公多虑了。曹操率百万大军威逼江汉,孙权岂能安枕?他此刻必然是如坐针毡,寝食难安。亮敢断言,不出三日,江东必会派人前来我处探听虚实。若有人来,亮便可借此机会,顺江而下,亲赴柴桑,凭我这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孙权,挑起两军相争!”
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届时,若孙权胜,我等便可联手灭曹,趁势夺取荆州;若曹操胜,我等亦可趁乱攻取江南诸郡,以为根基。无论胜败,我等皆有可为!”
刘备听得心悦诚服,却仍有一丝疑虑:“此计虽妙,但如何能确保江东之人一定会来?”
话音未落,忽有亲兵疾步来报:“启禀主公,东吴孙权遣中郎将鲁肃前来,名义为吊唁刘景升使君,船只已在汉津口靠岸!”
诸葛亮“啪”地一声合上羽扇,仰面大笑:“哈哈哈!大事成矣!我料定之人,果然来了!”
他随即转向刘琦,从容问道:“公子,昔日孙策遇刺身亡,令尊在襄阳,可曾派人前往江东吊丧?”
刘琦一愣,面带愤恨地答道:“军师有所不知,江东孙氏与我家有杀父之仇,先父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两家从不往来,怎会互通礼节?”
“这便对了!”诸葛亮笑道,“鲁肃此来,名为吊丧,实为刺探我军虚实,此乃‘吊丧为名,探我军情’之计也!”
他又对刘备低声叮嘱道:“主公,稍后与鲁肃会面,若他问起曹军虚实,您只需面露愁容,推说不知详情。若他再三追问,您便让他来问我便是。”
片刻之后,鲁肃入城。在刘琦的灵堂前假意吊丧一番后,便被请入后堂。
刘备亲自出迎,众人分宾主落座。酒过三巡,鲁肃放下酒杯,试探道:“久闻刘皇叔仁义之名,威震四海,肃仰慕已久,今日得见,实为三生有幸。听闻前番皇叔曾在当阳与曹操大军交战,不知那曹军兵力、战法究竟虚实如何?”
刘备依照诸葛亮的嘱咐,长叹一声,满面愁容地答道:“唉,休要再提。备兵微将寡,一见曹军势大,便望风而逃,哪里还顾得上探查其底细。”
鲁肃见状,心中暗笑,又追问道:“皇叔何必过谦。我闻皇叔用诸葛孔明先生之计,于博望、新野两把大火,烧得曹军丢盔弃甲,怎会不知其虚实?”
刘备故作惊讶道:“哦?此事先生竟也知晓?唉,此皆我军师之谋,备实不知其详。此事,恐怕需问过军师,方知详情。”
鲁肃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立刻顺势起身,拱手道:“孔明先生乃当世奇才,肃亦久仰其名。不知先生今在何处?肃愿求一见,以解心中之惑。”
刘备微微一笑,对门外道:“来人,去请军师出面。”
片刻之后,诸葛亮一袭青衫,手持羽扇,步履从容地走了出来。他身形修长,面如冠玉,一双眸子平静如古井,却又深邃得仿佛能倒映出星辰。他与鲁肃相互见礼,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超然物外的儒雅之气。
鲁肃的目光在诸葛亮身上一扫,心中暗赞:此人风姿,果然不凡!他收敛心神,开门见山地问道:“久仰卧龙先生经天纬地之才,今日幸会,实乃肃之幸!敢问先生,对当今之局势,有何高见?”
诸葛亮并未立刻回答,只是淡然一笑,那笑容让人如沐春风,却又感到一丝难以捉摸的距离感。他轻轻摇动羽扇,缓缓道:“子敬先生远来是客,亮不过一介山野村夫,何敢妄言天下。只是若先生垂询,亮斗胆猜测,如今曹军马、步、水军合计,怕是已有一百余万之众。”
“一百余万?!”
鲁肃闻言,猛地倒吸一口凉气,险些失态。他双目圆睁,脸上血色褪去几分,原本稳重敦厚的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他以为自己已经高估了曹操的实力,却没想到从诸葛亮口中说出的数字,竟是如此骇人听闻!他下意识地追问,声音都有些干涩:“孔明先生……可是在与肃说笑?”
诸葛亮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他条理分明地分析道:“亮从不妄言。曹操在兖州时,便有精锐的青州兵二十余万;北上平定袁绍,收其降卒,又得五六十万之众;之后在中原各地新招募的兵马,亦有三四十万。如今,他又兵不血刃得了荆州水陆大军二三十万。以此计之,其总兵力已不下于一百五十万。亮所言的一百余万,已是扣除了留守北方各地以及沿途镇守城池的兵马了。这,仅仅是他能调动南下的主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