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目光平静地看着鲁肃,补充道:“其麾下战将,不下千员。其中,如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合、许褚这等能征善战、独当一面的猛将,皆在军中。”
每一个名字从诸葛亮口中吐出,都像一记重锤,狠狠敲在鲁肃的心上。他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冷汗。他缓缓低下头,双手在袖中不自觉地紧握成拳,脑海中一片混乱,只剩下那“百万大军”和一长串威名赫赫的将领名单在回响。江东,危在旦夕!
诸葛亮见状,便不再言语,只是安静地坐着,轻摇羽扇,目光悠远,仿佛在欣赏窗外的景色。
此时,堂上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只剩下鲁肃沉重的呼吸声。这寂静的中心,是两个正在进行无声交锋的智者;而寂静之外,府内其他地方的喧嚣声,反而显得格外清晰。
在不远处的廊下,赵云与陆瑁并肩而立,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子璋,”赵云压低了声音,俊朗的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虑,“依你看,这鲁肃得知曹操人多势众至此,心中已然大惧,可还会继续与我等同盟,共抗曹操吗?”
陆瑁的目光落在鲁肃那微微颤抖的背影上,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笃定地说道:“子龙放心。依我看,鲁肃不仅会继续寻求同盟,甚至会比之前更加急切。他还会主动邀请军师即刻前往东吴议事。”
他顿了顿,分析道:“如今江东朝堂之上,主降者必占多数。鲁肃此来,本就肩负着力主抗曹的重任。军师将曹军的威胁夸大到极致,正是要彻底打消江东任何侥幸之心,让他们明白,投降便是死路一条,唯有与我等联手,拼死一搏,方有一线生机。此刻,我方必须派一位有足够分量的人过去,若无人过去,一则显得我方毫无诚意,二则孙权在巨大压力之下,恐怕真的会听信张昭之言,纳土归降。”
赵云闻言,若有所思,再看诸夕亮那云淡风轻的模样,心中豁然开朗,不由得暗暗点头,对军师的谋略和陆瑁的洞察力都佩服不已。
良久,鲁肃终于抬起头,他像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目光灼灼地望着诸葛亮,声音嘶哑地问道:“敢问先生,若曹操当真挥此百万雄兵攻打江东,我主……该如何抵挡?”
孔明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瞧出鲁肃神色中的决绝与最后一丝希望,于是长身而起,宽大的袍袖随着他的动作潇洒一挥,一股强大的自信瞬间充满了整个空间:“足下莫忧!今曹操虽有百万雄兵,然其势虽盛,亦有致命之弊!其军多为北方士卒,久居寒冷之地,不习水性,不服水土,远来疲惫,此乃兵家大忌。若驱此疲惫之师,战于江湖之上,必然大败!孙将军若能与刘使君互为唇齿,结为兄弟,共击曹操,则曹军必败无疑!”
这番话掷地有声,仿佛一剂强心针,让鲁肃灰败的脸色恢复了一丝血色。
然而,诸葛亮话锋一转,又长长叹了口气,故作惋惜道:“只是可惜啊……刘使君与孙将军素无交情,两家甚至存有旧怨。欲成联盟,非有德高望重、能言善辩之士从中斡旋不可。我军新败,竟无一合适之人可为使者,奈何!奈何!”
鲁肃一听,急了,这明明是唯一的活路,怎能因无人为使而断绝?他立刻上前一步,恳切道:“先生差矣!先生的兄长,诸葛子瑜先生,现正在江东为我主参谋,日夜盼望能与先生相见!先生便是最合适的人选!肃不才,愿为引荐,陪同先生即刻前往柴桑,面见我家主公,共商破曹大计!”
刘备在一旁见时机已到,立刻上演早已排练好的戏码,起身“阻拦”道:“不可!孔明乃我之卧龙,我之恩师,备一日不见,则如坐针毡,片刻不可相离也!”
鲁肃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对着刘备再三恳求,陈说利害。
诸葛亮也适时地对刘备道:“主公,如今形势紧迫,唇亡齿寒。为天下计,亦为我军存亡计,请务必允我此行!”
刘备这才长吁短叹,一脸“万般不舍”地“勉强”应允。
诸葛亮见计已成,又对刘备道:“主公,此次前往东吴,路途凶险,江东内部情势复杂,亮需一员智勇双全的将军随行护卫,以策万全。便让子璋陪我一同去吧。”
刘备闻言,立刻点头道:“这正合我意。子璋文武兼备,有他随行在军师身边,我也能放心许多。子璋,便辛苦你一趟,随军师前往江东一行。”
陆瑁心中了然,上前一步,拱手沉声道:“诺!”
鲁肃这才将目光正式投向一旁沉默许久的陆瑁,他仔细端详了片刻,脸上忽然露出几分惊讶之色,试探性地问道:“这位将军气度不凡,眉宇之间英气勃发。敢问将军,可是出身吴郡陆氏之后?”
此言一出,陆瑁心中猛地一震。这具身体的原主确实出身吴郡陆氏,此事他只对刘备、诸葛亮等寥寥数人提及,鲁肃远在江东,何以得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