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也颇感意外:“哦?子敬先生何以知晓子璋的出身?”
鲁肃捋须笑道:“吴郡陆氏,诗书传家,世代为官,乃我江东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这位陆将军眉宇间的神韵,与如今在海昌担任屯田都尉的陆逊陆伯言,颇有几分相似。再加上肃曾听闻,吴郡名士陆骏公的次子,也名陆瑁,字子璋,在其六岁时于江陵一带不幸走失。故而方才一见将军,便有此猜测,不想竟是真的。”
陆瑁心中虽惊,面上却已恢复平静,他对着鲁肃恭敬一礼:“先生好眼力,在下确实是陆骏之子,陆瑁。”
诸葛亮见状,知晓时机正好,挥扇笑道:“原来子璋将军与子敬先生还有这等渊源,当真是缘分!子敬先生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主公,今日不如先设宴款待,为先生接风洗尘?”
刘备抚掌大笑道:“好!军师所言极是!来人,备宴!”
饮宴酣畅之际,气氛热烈。鲁肃不经意间举杯向陆瑁敬酒,状似随意地问道:“陆将军年纪轻轻,却身手了得。听闻在当阳长坂,将军与赵将军一同于万军之中杀出重围,连曹操麾下数员大将都无法阻拦,这份勇武,实在令人钦佩之至。”
陆瑁谦逊道:“子龙将军神勇盖世,我不过是侥幸跟在其后,勉力自保罢了。”
鲁肃放下酒杯,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意有所指道:“将军何必过谦,江东子弟,可没有一个是侥幸之辈。”
宴罢,鲁肃寻了个机会,在庭院的月色下,单独与陆瑁交谈。
“陆将军,”他开门见山,语气诚恳,“吴侯久闻将军大名,亦为将军的勇武所折服。将军既是江东陆氏血脉,若愿荣归故里,吴侯必扫榻相迎,委以重任,绝不相负。”
陆瑁负手而立,望着天边的一轮弯月,摇头笑道:“多谢子敬先生美意。瑁既已投效刘皇叔,君臣之义已定,自当以死相随,岂能做那背信弃义、反复无常之人?”
鲁肃继续劝道:“战场之上,敌我分明,此乃公义。然血脉之情,天伦之乐,亦不可轻易割舍。将军的兄长陆逊督尉,多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挂念将军。若将军愿意,可先随我回江东一叙,不谈公事,只为与陆督尉兄弟相认,以慰其思亲之苦。”
提及兄长,陆瑁沉默了良久,月光洒在他坚毅的侧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他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涟漪,最终化为一声苦笑:“我已投刘皇叔,与帐下诸位兄弟,同生共死,情同手足,又岂能因一己之私,轻言离去?”
正说间,一个从容的身影捧着羽扇缓缓走来,正是诸葛亮。他微笑道:“子璋,主公有请。”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