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瑁则手握梅花枪,目光沉静而坚定,对着众人抱拳道:“主公、诸位将军,保重!待我与军师归来之日,便是破曹之时!”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透着一股金石般的决绝,让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鲁肃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感叹:刘备君臣一心,上下一体,虽兵微将寡,却气象不凡,难怪能屡败屡战,百折不挠。此等人物,绝非池中之物。
随即,鲁肃、诸葛亮、陆瑁三人转身,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登上了早已备好的东吴楼船。船夫解开缆绳,船只缓缓离岸,向着茫茫江心驶去。
随着船只的影子在晨雾中越来越远,最终化为一个模糊的黑点,岸边的气氛才稍稍松弛下来。关羽那双微眯的丹凤眼,一直凝视着船只消失的方向,他缓缓抚着长髯,忽然转向刘备,沉声问道:“大哥,此去江东,路途遥遥,人心难测。你就不怕……子璋此去,认了宗亲,受了高官厚禄,便再也不回来了吗?”
他这话问得直接,毫不避讳,显然,他对陆瑁的江东身份,始终存着最后一丝警惕。
刘备闻言,却并未动怒,反而回过头,脸上露出一抹温和而自信的笑容。他拍了拍关羽的肩膀,缓声道:“二弟,你的顾虑,我明白。但是,我相信子璋。我更相信我自己的眼光。”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变得语重心长:“我听闻,鬼谷一脉,择徒极严,其门下传人,无不心怀大志,傲骨天生。子璋既为鬼谷高徒,其人品心性,岂会是那等贪图富贵、背信弃义的小人?为君者,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子璋若真要投效东吴,当初在荆襄,直接去寻孙权便是,何必先投奔我这丧家之犬,随我一同经历长坂坡的九死一生?”
这番话,既是回答关羽,也是说给在场所有人听的,更是对他自己用人之道的再一次宣告。
赵云立刻上前一步,对着关羽拱手道:“二哥,云也相信子璋。战场之上,生死一瞬,一个人的眼神和后背,是骗不了人的。在当阳万军之中,我与子璋兄弟数次将后背交给对方,若他有半分异心,我与少主早已化为曹军蹄下亡魂。这份以命相托的交情,云信得过!”
关羽听到刘备的分析和赵云的佐证,沉默了。他那张素来冷傲的脸上,神情微微松动。他缓缓捋着长髯,丹凤眼中的最后一丝疑虑,终于化为了深沉的思索。他没有再多言语,但那微微颔首的动作,已然代表了他的认可。
刘备见状,心中欣慰,他再次望向关羽,温和地吩咐道:“二弟,你去马厩之中,寻一批千里良驹,要毛色纯正、体格神骏的上上之选,好生喂养着。等子璋回来,我要将此马亲手赠予他。良将配宝马,方能驰骋沙场,为我大汉建功立业!”
此言一出,众人皆知,这是刘备在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人宣告他对陆瑁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器重。
关羽闻言,心中再无芥蒂,他郑重地一抱拳,沉声道:“诺!弟遵命!”
江上,楼船破浪而行。
船舱之内,三人分席而坐。江风吹拂,茶香袅袅,气氛却不似看上去那般闲适。
鲁肃看着对面气定神闲的诸葛亮,心中反复斟酌,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压低声音道:“孔明先生,有句话,肃不知当讲不当讲。待会儿见到我家主公,谈及曹军兵力,还望先生……千万不要说曹操兵多将广,以免动摇我江东主战诸公之心啊。”
他说这话时,神情极为恳切,显然是真心为联盟之事考虑。在他想来,诸葛亮在夏口那番“百万大军”的言论,是为了吓住刘备君臣,坚定他们联吴的决心。但若将这番话原封不动地搬到孙权面前,恐怕只会助长张昭等主降派的气焰,起到反效果。
然而,诸葛亮听了,只是淡然一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洞悉一切的从容。他轻摇羽扇,不紧不慢地说道:“子敬不必叮嘱,亮此来,腹中自有对答之语,包管能让吴侯下定决心,共击曹贼。”
他的语气平和,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让鲁肃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接话,只能将满腹的担忧暂时压下,心中暗道:但愿,这位卧龙先生真有回天之术吧。
陆瑁在一旁静坐,手持梅花枪,宛如一尊沉默的雕塑。他看似在闭目养神,实则将两人的对话一字不落地听在耳中。他心中暗笑:鲁肃啊鲁肃,你怎知军师的手段?他不去夸大曹军的威胁,又怎能逼得孙权破釜沉舟,下定决心?这场心理战,从踏上这艘船时,便已经开始了。
船行一日,终于抵达了柴桑郡。
码头上,东吴水师的战船连绵不绝,旌旗蔽日,巡逻的士卒甲胄鲜明,气势森严,尽显江东霸主的赫赫声威。
鲁肃引着二人下了船。陆瑁一身武将劲装,手持那杆在长坂坡饮饱了曹军鲜血的梅花枪,肩上斜挎着一个简单的包袱,步履沉稳地跟随在诸葛亮身侧。他目光如电,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那股从尸山血海中磨砺出的凛冽杀气,与诸葛亮那云淡风轻的儒雅气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得码头上的东吴将士纷纷侧目,暗自揣测这两人的来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