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陆瑁在心中暗暗叹息。一个顶级参谋的苗子,却因为被放错了位置,最终身死名裂,还断送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最好机会,成为了千古遗恨。
“子璋,你在想什么?如此出神?”刘备温和的声音将陆瑁从沉思中拉了回来。
陆瑁回过神,看到刘备、马良兄弟等人都正好奇地看着自己。他连忙收敛心神,微笑道:“回主公,瑁是在赞叹季常先生与幼常先生之才。有二位先生相助,我军如虎添翼,瑁心中高兴,一时走了神。”
刘备哈哈大笑,指着马谡对陆瑁说道:“子璋,你与幼常年岁相仿,皆是我军未来的希望。日后当多亲近,多交流。幼常善谋,你善战,你们二人若能珠联璧合,必能成为一段佳话。”
“主公谬赞了。”马谡对着陆瑁拱了拱手,眼中带着几分审视与少年人的好胜心,“陆将军智勇双全,威名远扬,谡久仰大名。日后还望陆将军不吝赐教。”
“幼常先生客气了。”陆瑁也回了一礼,态度谦和,“我不过一介武夫,于行军打仗或有些许心得。论及谋略,还需向先生多多学习。”
他看着眼前的马谡,心中暗下决心:既然我来到了这个时代,就绝不能让街亭的悲剧重演。马谡这块璞玉,必须用在对的地方。未来,一定要想办法,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参谋,而不是一个失败的将军。或许,我可以……
回到公安后的当夜,刘备再摆盛宴,正式向全军文武介绍马良、马谡兄弟。席间,刘备正式任命马良为左将军从事,总领荆州文书,参赞军机;任命马谡为议曹从事,随军听用。
回到公安城的当夜,太守府内再次灯火通明,笙歌鼎沸。
刘备为显对马氏兄弟的极度重视,再摆盛宴,正式将二人引荐给麾下全体文武。宴会的气氛比上一次庆功宴更加热烈,因为所有人都明白,人才的加入,比攻城略地更能奠定基业的长久。
大堂之上,刘备高居主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身旁,诸葛亮羽扇纶巾,神情欣然。他早已从伊籍处听闻了马良的“荆州策”,对此深表赞同,认为马良的加入,能极大地补全自己在政务和内治方面的短板,让自己能更专注于对外的宏观战略。
堂下,关羽、陆瑁等众将依次列坐,徐庶、孙乾、简雍等文臣亦齐聚一堂。所有人的目光,都好奇地投向了主位下方两个陌生的席位。
酒过三巡,刘备缓缓起身,满堂的喧嚣瞬间平息。
他领着马良、马谡兄弟二人,走到大堂中央,朗声对众人介绍道:“诸君!备今日,要为我等这个大家庭,引荐两位旷世之才!”
他先是指向马良,声音中充满了骄傲:“这位,便是襄阳马季常先生!乡人有言:‘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备昨日亲往拜访,得闻先生一席话,方知安邦定国之真谛!其才,足以安天下;其德,足以抚万民!”
说罢,刘备转身,对着马良深深一揖,郑重宣布:“我今奉汉献帝诏,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在此,我正式任命马良先生为左将军从事,总领荆州往来文书,参赞军机,为我谋划方略,安定人心!”
“从事”一职,乃州牧的重要佐官,地位尊崇。“总领文书,参赞军机”这八个字,更是赋予了马良极大的权力,几乎成为了除诸葛亮之外,刘备集团的文官第二人!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马良上前一步,对着刘备与堂上众人,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他环视四周,目光与诸葛亮交汇,两人皆含笑点头,一种智者间的默契油然而生。
“良,一介山野村夫,蒙主公不弃,亲至茅庐,委以重任,感激涕零。”马良的声音清朗而沉稳,“军师珠玉在前,为我军擘画天下。良不才,愿为亮公之辅,为诸君之后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这番话,既表明了心志,又巧妙地摆正了自己与诸葛亮的位置,赢得了满堂文武的赞许。
接着,刘备又拉过一旁的马谡,笑道:“这位,是季常先生的贤弟,马幼常!他虽年轻,却胸怀韬略,辩才无双,乃我军未来的希望!”
“我在此,任命马谡为议曹从事,暂无实职,随军听用,以便其观摩军务,历练才能!”
这个任命同样意味深长。“议曹从事”是参与议论的属官,而“随军听用”,则给了马谡一个极高的起点,让他可以直接接触到军队的核心事务。
马谡上前一步,与他兄长的沉稳不同,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锐气,他高声道:“谡,谢主公知遇之恩!愿随诸位将军之后,学习用兵之道,为主公披荆斩棘,建功立业!”
众人再次鼓掌欢迎。
而坐在席间的陆瑁,内心却掀起了波澜。他看着那个意气风发、眼神中闪烁着对建功立业无限渴望的马谡,心中暗道:“来了……历史的轨迹,果然有其强大的惯性。”
“议曹从事,随军听用……”陆瑁默默咀嚼着这八个字。这正是将马谡推向“统军之将”这条道路的第一步。他将被允许参与军事会议,观摩战阵,甚至对战局发表看法。以他的才华和辩才,很快便能在军事领域崭露头角,博得诸葛亮的喜爱与信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