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的寂静,仿佛持续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烛火无声地燃烧着,将灯花一节节爆开,又落入沉寂。关羽紧闭着双眼,那张平日里棱角分明的脸上,此刻竟写满了挣扎与痛苦。陆瑁则长跪于地,一言不发,只是用尽全身的力气,将头颅深深地抵在冰冷的地面上,仿佛一座沉默的石雕。
终于,关羽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他缓缓睁开眼,那双丹凤眼中,已没有了之前的怒火与杀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到极点的,混杂着感动、无奈、与一丝决绝的光芒。
他走上前,用那双布满老茧,曾握住青龙偃月刀斩将夺旗的大手,亲自将陆瑁,从地上扶了起来。
“子璋……起来吧。”他的声音,沙哑而低沉。
“父亲……”陆瑁抬起头,眼中满是血丝,带着一丝希冀。
关羽看着他,眼神中是前所未有的柔和与欣赏。他重重地拍了拍陆瑁的肩膀,叹道:“你有此心,有此远见,为父……心甚慰。凤儿能嫁给你,是我关家之幸,更是主公之幸,大汉之幸。”
他顿了顿,转身走回武器架前,轻轻地,抚摸着青龙偃月刀那冰冷的刀身。
“你说的,为父都明白。江东孙权,狼子野心;傅士仁、糜芳二人,确为庸才,不堪大用。此行,确实……危机四伏。”
陆瑁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然而,关羽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
“但是,子璋,这一战,我,必须去。”
“为什么?!”陆瑁几乎是脱口而出,“难道岳父大人,真的要拿整个荆州的安危,去赌那虚无缥缈的军功吗?!”
“军功?”关羽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在我关某眼中,军功早已是过眼云烟。我所争的,不是功,而是一口气!”
他回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陆瑁,眼中燃烧着一团不屈的火焰!
“想当年,桃园结义,我与主公、三弟,情同手足,誓要匡扶汉室!数十年戎马,我关某何曾畏惧过半步?可自从镇守荆州以来,主公西进,子龙长坂坡扬名,翼德据水断桥,孔明奇谋定乾坤,就连你这后辈,也已是功盖当世,威震华夏!”
“而我呢?我关云长,只能坐守这方寸之地,听着你们一个个建功立业的消息传来!天下人会如何看我?是说我关羽老了,提不动刀了?还是说我耽于安乐,不思进取了?”
“更何况,”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身为兄长的责任与担当,“此乃主公登临王位后,下达的第一道北伐王令!我身为兄长,身为前将军,若在此时畏缩不前,瞻前顾后,让天下人如何看待主公?让主公的王令威严何在?!”
“所以,这一战,我非去不可!不为军功,不为虚名,只为向天下人证明,我关羽的刀,还未老!我主刘备的兄弟,没有一个是孬种!我大汉的脊梁,还没有断!”
陆瑁呆住了。他终于明白,他可以预知历史的走向,可以分析出所有的利弊得失,却唯独算漏了一样东西——一个英雄,那颗宁折不弯的,骄傲的心。
这是关羽的宿命,也是他的劫。
看着岳父那不容置疑的眼神,陆瑁知道,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他深深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所有的不甘、担忧、与无奈,全部压下。
“好。”他从牙缝里,挤出了一个字。
随即,他再次对着关羽,郑重地,单膝跪下。
“既然父亲心意已决,瑁,无话可说。”他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决绝,“但是,瑁,还有一个请求。”
“你说。”
“瑁,不能随您北上。瑁,要留在荆州!”
关羽的眉头一挑,正要说话。
陆瑁却抢先一步,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父亲,您刚才也承认,荆州危机四伏。傅士仁、糜芳二人,心怀怨怼,不可信。江东孙权,虎视眈眈,不得不防。您若执意北上,这后方,必须有一个您信得过,并且有能力镇得住场子的人!”
“大哥虽勇,但历练尚浅,难以独当一面。廖化、周仓将军,皆为冲锋陷阵之猛将,而非镇守一方之帅才。放眼整个荆州,除了我,还有谁,能让您在千里之外,安心作战?!荆州军有你在,多我一个不多。”
“请父亲,下令吧!”陆瑁抬起头,目光如炬,“让瑁,留守荆州!在您北伐期间,总揽荆州一切军政事务!我向您立下军令状!”
“只要我陆瑁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孙权的一兵一卒,踏上江陵的土地!”
“只要我陆瑁还站在这里,就一定会保证您北伐大军的粮草供应,畅通无阻!”
“若有半点差池,不必等您回来,我,自刎于这将军府前!”
关羽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眼神坚定如铁的女婿,心中百感交集,震撼无言。
他本以为,陆瑁会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决定而心灰意冷,甚至负气离去。却没想到,在最后的关头,他竟以如此决绝的方式,为自己,为整个荆州,筑起了最后一道,也是最坚固的一道防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