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暂的狂喜过后,刘备迅速地冷静了下来。他知道,前所未有的胜利,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抉择。他目光扫过阶下,落在了那几个让他无比心安的身影之上。
“传孤王令!”他的声音,恢复了王者的沉稳与威严,“召军师将军庞统、尚书令法正、右将军徐庶,入宫议事!”
王宫侧殿,四人落座。
刘备将两份捷报,再次摆在四位心腹爱臣的面前,开门见山地问道:“如今,云长在北,威震华夏,曹贼胆寒;子璋在南,稳固荆襄,孙权授首。我军声威,已达鼎盛!诸位先生,依你们之见,我大汉的下一步,该当如何?是趁势北伐,直捣许都,迎回天子?还是调转枪口,东征孙权,以报其背盟之仇?!”
他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名为“野心”的光芒。
话音刚落,性子最急,也最富攻击性的“凤雏”庞统,第一个站了出来!
“主公!”他抚掌笑道,眼中是抑制不住的兴奋,“此乃天赐良机,千年不遇!曹操新败,内部震动;孙权折了吕蒙,元气大伤,如今正是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我军士气如虹,兵锋正盛!臣以为,应当双管齐下!”
“主公可再发精兵,由汉中出,与云长将军,两路并进,合围樊城,进而威逼许都!同时,命陆瑁将军,整顿荆州水师,顺江而下,直取江东!让那孙权小儿,首尾不能相顾!如此,则天下可一战而定!匡扶汉室,就在今朝!”
庞统的计划,大胆,激进,充满了浪漫的英雄主义色彩,让刘备听得是热血沸腾!
然而,法正,这位在汉中之战中,屡献奇谋的尚书令,却摇了摇头。
“士元之计,虽壮,却过于理想。”他出列说道,声音冷静而锐利,“两线作战,看似威猛,实则分薄我军之力,粮草转运,亦是天大的难题。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他看向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芒:“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惩治叛徒,巩固根基!孙权背盟偷袭,此乃国仇!此仇不报,何以立信于天下?如今吕蒙被擒,江东上下一片混乱,主帅新丧,人心惶惶,正是我军东征的最好时机!”
“主公,可命云长将军,暂缓攻势,以重兵围困樊城即可。我军则倾益州之兵,出白帝城,与荆州之军,会师江陵!集结二十万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荡平江东!待我等尽得长江天险,再回过头来,与那曹贼,争夺天下。如此,方是万全之策!”
法正的计划,充满了复仇的快意与现实的考量,同样让刘备频频点头。
此时,一直沉默的徐庶,也开口了。他先是对着众人一揖,而后沉声说道:“孝直之言,虽稳,却也有一弊。我军若倾巢东出,这汉中之地,岂不空虚?倘若曹贼趁机南下,我等腹背受敌,又当如何?且东征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军将士,多为西川、荆楚之人,不习江东水土,恐生变故。”
他提出了一个更为稳妥的方案:“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先礼后兵,稳固荆襄’。可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如简雍、孙乾之流,前往江东,历数孙权背盟之罪,令其自缚来降,献上吕蒙,并割让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谢罪。他若不从,再兴兵讨伐,亦不为迟。同时,嘉奖云长与子璋,命云长筑垒固守,不必急于求成;命子璋安抚荆襄百姓,操练水军,以待天时。我等在成都,则加紧屯田,整备军械,厉兵秣马。待国库充盈,兵强马壮,再看那曹、孙二贼,谁先露出破绽,我等便击其软肋!”
徐庶之策,步步为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为王道之选。
刘备听完三人的计策,各有千秋,一时间,竟也难以决断。他将最后的目光,投向了那位从始至终,手持羽扇,神情淡然的军师——诸葛亮。
“军师,”刘备的声音,充满了信任与期待,“你怎么看?”
诸葛亮缓缓起身,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对三位同僚,微微颔首,表示赞许。
“士元之勇,孝直之决,元直之稳,皆是治国安邦之良策。”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然,三位所言,都忽略了一个根本。”诸葛亮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羽扇轻轻一点,落在了“荆州”二字之上。
“此地,乃我大汉复兴之基石,亦是天下纷争之源头。昔日,亮在隆中,为主动定下‘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之策,其根本,便在于保全此地。如今,子璋以雷霆手段,保住了荆州,更生擒吕蒙,此乃不世之奇功!”
“但是,”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深忧,“此战,亦是双刃之剑。它斩断了江东的野心,却也,彻底斩断了我与孙权的盟约。从此,我大汉,将要独自面对,来自北方与东南,两个方向的敌人。”
他回过头,看着刘备,郑重地说道:“主公,此时此刻,我军看似鼎盛,实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危险!一步走错,便是万丈深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