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邓芝在东吴的殿堂之上,以三寸不烂之舌定鼎江南之时,在千里之外的西北边疆,一场决定蜀汉国运的血战,已悄然拉开了序幕。
北方,街亭。
此地,乃是陇右通往关中的咽喉要道,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这里已是旌旗遍野,杀气冲天。凛冽的朔风卷着沙尘,从山谷间呼啸而过,吹得汉军的旗帜猎猎作响,也吹得每个士兵的心,都沉甸甸的。
曹丕命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为帅,以名将张合为副将,亲率十万大军,兵锋如刀,直指街亭!
而扼守此处的,正是蜀汉的中都护陆瑁。他麾下兵马,满打满算,不足四万。双方兵力,悬殊至极。一场以少敌多的恶战,已无可避免。
汉军中军大帐之内,气氛凝重如铁。
巨大的沙盘上,清晰地标注着街亭周围的每一处山川、河流。陆瑁身着黑色战甲,负手立于沙盘之前,目光沉静如水,仿佛帐外那十万敌军,并不能让他心起波澜。
在他身旁,站着一位面如冠玉、英气勃勃的年轻将领,正是姜维。他剑眉紧锁,目光在沙盘上那代表着魏军的密集小旗与代表汉军的稀疏小旗之间来回扫视,忧色溢于言表。
良久,姜维终于忍不住,抱拳向陆瑁请教:“中都护,敌众我寡,兵力悬殊至此,此仗,我们该怎么打?”
陆瑁的目光,并未离开沙盘。他伸出手指,在街亭主峰的位置,轻轻一点,口中,只缓缓吐出了一个字:
“拖。”
“拖?”姜维一怔,眼中充满了不解。在他看来,兵法之道,或攻或守,或奇或正,却从未听过以一个“拖”字,作为决胜之道的。
陆瑁转过身,看向这位才思敏捷的年轻同僚,平静地解释道:
“是的,拖。伯约,你且看,”他指着沙盘的全貌,“丞相的五路退敌之策,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我们要拖到车骑将军张飞、以及马岱、庞德的西凉铁骑,彻底赶走并击溃番王轲比能的主力。然后前来援助我们。”
“我们的任务,就是‘坚守’。只要街亭不失,陇右就依然在我大汉手上。司马懿虽有十万大军,但战线漫长,粮草补给,日费千金。我们拖得越久,他的压力就越大,军心就越容易动摇。”
陆瑁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所以,我们不必求胜,甚至不必求战。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街亭的险要地势,层层设防,节节抵抗,像一块最坚韧的牛皮糖一样,死死地粘住司马懿。等到他们回援,与我军会师于此,便是司马懿大军的死期!”
话音未落,帐外传来急促的号角声,一名斥候飞奔入帐,单膝跪地,声若奔雷:“报!中都护!魏军先锋大将张合,已率前军抵达亭下,正在安营扎寨!”
霎时间,帐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沙盘。那代表着魏军的旗帜,已经插在了距离街亭不足十里的地方,如同一柄锋利的匕首,抵在了蜀汉的咽喉。
姜维的心,猛地一沉。
然而,陆瑁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紧张。他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说道:“来得好快。”
随即,他转身走向帅案,取下挂在兵器架上的那杆,通体如雪,枪头却隐隐泛着寒光的梅花枪。
姜维见状,大惊失色,一个箭步上前拦住他,急切地说道:“中都护,您这是要做什么?敌军势大,我军当据城坚守,待机而动。您万金之躯,岂能轻蹈险地?!”
陆瑁看着一脸焦急的姜维,脸上露出一丝淡然的微笑。他轻轻拍了拍姜维的肩膀,声音平稳,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伯约,你说的都对。如今敌众我寡,我军将士,心中必有畏惧。我若此时,闭门不出,只会助长敌人的嚣张气焰,消磨我军的锐气。为将者,当有镇定军心之能,威慑敌胆之勇。狭路相逢勇者胜。”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傲然与追忆:
“想当年长坂坡,我与子龙二人,尚是无名之辈,面对曹操那号称八十万的大军,亦视之如草芥,于万军丛中,在曹营七进七出,杀得血流成河。曹操麾下那些所谓的名将,也奈何不了我们两人。”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一股睥睨天下的豪气,瞬间充斥了整个大帐!
“现在,我早已不是当年的我。我身后,有精兵,有良将,更有伯约你这样的智谋之士。又何惧区区一个张合哉!”
说罢,他不再理会目瞪口呆的姜维,大步流星地走出营帐。
片刻之后,街亭的吊桥缓缓放下,城门在一阵沉重的“嘎吱”声中,轰然打开。
只见陆瑁骑着一匹神骏的白马,手上拿着那杆饮血无数的梅花枪,一人一骑,如同一道白色的闪电,缓缓行出城门,来到两军阵前。
魏军阵中,一片哗然。他们没想到,蜀军主帅,竟敢如此托大,单人独骑,前来对阵!
中军帅旗下,张合正在部署防务,闻听此报,亦是眉头一皱。他策马向前,定睛望去,只见那白马银枪的将领,身形挺拔,面容沉静,虽隔着百步之遥,那股渊渟岳峙的气度,却扑面而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