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夜。星汉灿烂,银河欲坠。
白日里,那王者之师抵达的巨大震撼与随之而来的繁复军务交接,终于渐渐平息。这座刚刚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雄关,在诸葛亮那如水银泻地般无孔不入的调度之下,迅速地恢复了一种更加森然,也更加高效的秩序。
二十万大军的营盘,如同一座,巨大的棋局,星罗棋布,却又井然有序,彼此呼应,暗合八阵图之妙。巡逻的兵士,口令的传递,粮草的清点,伤兵的救治……所有的一切,都在一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节奏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都督府,书房之内,这里已经成为了丞相的临时官邸。
那场,决定了北伐军未来一个月战略方向的,军事会议,早已结束。张飞、魏延等,一众心满意足的将领,也已各自返回营中,准备执行他们的新任务。偌大的书房,只剩下诸葛亮与陆瑁二人。
一盏孤灯如豆,映照着地图前那一老一少,两个同样清瘦,却又同样支撑着整个大汉脊梁的身影。
“丞相。”最终还是陆瑁打破了,这份宁静。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如今我大汉精锐尽出,都督、将军、谋主,齐聚于此。成都,虽有陛下坐镇,但毕竟空虚。瑁斗胆,敢问丞相,成都的情况,您是如何安排的?”
诸葛亮闻言,缓缓地转过身。他看着陆瑁,那双写满了忧虑的眼睛,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微笑。
“子璋,你能想到此节,亮心甚慰。”
“你,放心。”
“在大军出发之前,我都已经安排好了。”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悠远而又深沉。
“我留了董允、费祎、郭攸之等,一众,忠贞纯良之臣,在陛下身边,辅佐政务。宫中之事,巨细皆可,咨询于他们。”
“我又命校尉向宠总统宿卫兵,镇守京师。其人,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必能保宫中万无一失。”
“至于那朝堂之上的,人心浮动与我等出征之后,可能出现的种种非议……”
诸葛亮,走到自己的书案前,从一个上了锁的木匣中,取出了一卷用最上等的蜀锦,精心装裱的竹简。
“我也为陛下,留下了一封长信。”
“在信中,我将我心中所想所虑与对陛下,所有的期许尽数写明。”
“我将此信,命名为——《出师表》。”
“轰——”
在诸葛亮说出“出师表”这三个字的,那一瞬间!
陆瑁的脑海中,仿佛有万道惊雷同时炸响!
《出师表》!
是那篇被誉为“千古第一奇文”,读之,不哭者,不忠;不堕泪者,不义的——《出师表》!!
陆瑁整个人,都僵住了!他感觉,自己的呼吸都为之停滞!
他来自后世。
他比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更清楚,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分量!
那,不仅仅是一篇文章!
那是一个忠臣,对他所效忠的王朝,最深沉,最无私,最悲壮的告白!
那是诸葛孔明,这个被后世神化了的智慧的化身,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的缩影!
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能在今日,此时此地,亲耳听到看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近乎朝圣般的敬畏,瞬间席卷了他的全身!
他的眼睛,骤然亮了!
那是一种,看到了传说照进现实的炙热光芒!
“丞……丞相……”
他的声音,竟因为过度的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向前踏出一步,几乎是用一种近乎失态的恳求语气说道:
“这……这篇,千古……不,这篇旷世名篇,不知瑁能否有幸拜读一二?”
诸葛亮,被陆瑁,这突如其来的剧烈反应,弄得一愣。他有些不解,他不明白,为何一篇,自己写给皇帝的奏疏,会让眼前这个,一向沉稳如山的年轻人,激动到如此地步。甚至连“千古名篇”这种,听上去有些夸张到近乎谄媚的词,都脱口而出。
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陆瑁那双炙热的眼睛里,所蕴含的那种发自肺腑的真诚与敬仰。
那不是伪装。
那是一种,仿佛早已知晓了这篇文章所有价值的深深的共鸣。
诸葛亮,沉默了片刻。随即,他笑了。是一种遇到了真正知音的开怀的笑。
“子璋,你啊……”
他摇了摇头,将手中的那卷竹简,递给了陆瑁。
“你总能给亮,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不过是亮,临行前一些不吐不快的肺腑之言罢了,算不上什么名篇。”
“你若想看,便看吧。”
陆瑁,几乎是用一种虔诚的姿态,伸出微微颤抖的,双手接过了,那卷沉甸甸的竹简。入手微凉。
却仿佛,有千钧之重。他能感觉到,那竹简之上,所承载的一个伟大灵魂的全部重量。
他,缓缓地,展开竹简。一股,淡雅的,墨香,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工整,隽秀,却又,力透纸背,锋芒暗藏的,小楷。那,是,诸葛亮的,笔迹。每一个字,都,如他的人一般,外,显儒雅,内,藏风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