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未央宫,承明殿。
大汉皇帝刘禅,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殿内,气氛肃穆,只有几名近侍,屏息静立。
自大战开始后,长安与荆州之间的联系,便因路途遥远、山道崎岖而时有阻滞,消息往来更是艰难。前线战报,往往滞后数日,甚至十余日才能抵达长安。
刘禅,这位在世人眼中略显“平庸”的君主,此刻却展现出了一位帝王应有的敏锐。他虽然没有收到荆州战场的详细战报,但一则来自潼关的紧急军情,却让他对荆州的情况,有了大致的判断。
“陛下,潼关急报!”宦官黄皓颤巍巍地呈上军报。
刘禅接过,迅速扫视。军报的内容,如同晴天霹雳:曹魏大将军曹爽,亲率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直扑潼关!
“十五万……”刘禅的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他缓缓合上军报,目光深邃,望向殿外那片高远的天空。
“曹爽此番,倾尽全力,只为潼关。”刘禅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为何选择此时,猛攻潼关?”
他没有问任何人,而是自问自答。
“潼关,乃我大汉关中门户,兵家必争之地。然,魏军历来以荆州为重,视其为南下之基。钟会出兵荆州,意图何在,朕心知肚明。”
“如今,曹爽却弃荆州而顾潼关,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刘禅的眼神,陡然锐利起来,如同两把出鞘的利剑。
“说明钟会,在荆州,吃了大亏!”
殿内众人,无不心头一震。陛下虽然深居宫中,却能凭着寥寥数语,洞悉千里之外的战局,这等智慧,远非他们所能及。
刘禅猛地站起身,踱步至殿中,背负双手。
“长兄,果然不负朕望!”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又带着一丝担忧。欣慰陆瑁能挫败钟会,担忧荆州战局的复杂与凶险。
“但眼下,潼关之危,迫在眉睫。”刘禅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此刻最需要做的,是集中全国之力,应对这来自北方的巨大压力。
“传朕旨意!”刘禅的声音,变得威严而果决,“命大司马大将军姜维,即刻率领长安五万新军,星夜兼程,驰援潼关!与征西将军庞德,合兵一处,务必死守潼关,寸步不让!”
“再传旨汉中,命汉中都督胡济,严密戒备,随时准备支援潼关!”
“同时,严令荆州陆瑁,务必稳住战局,不得有失!朕知他困境,然,国之大计,以潼关为重!荆州,须自求多福!”
最后一句,刘禅说得极其沉重。他知道,这意味着,荆州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他,作为皇帝,此刻却无法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援助。他只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陆瑁那深不可测的智谋之上。
黄皓领命,匆匆而去。承明殿内,再次陷入一片死寂。刘禅望向北方,眼中充满了对天下大势的忧虑,以及对前线将士的牵挂。
潼关,天下雄关。
这座横亘于黄河与秦岭之间的要塞,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此刻,关隘之上,旌旗猎猎,刀枪如林。蜀汉征西将军庞德,身披重甲,手持大刀,如同一尊铁塔般,屹立在城头。他的脸上,写满了坚毅与凝重。
“将军!”一名斥候飞奔上城头,“大司马的五万新军,已经抵达关下!”
庞德闻言,眼中精光一闪。
姜维,终于来了!
不多时,姜维一袭儒雅的青色甲胄,在众将簇拥下,登上了潼关城楼。他面容平静,目光如炬,扫视着关内外的一切。
“大司马!”庞德抱拳行礼,声音洪亮。
“庞将军,辛苦了。”姜维回礼,目光落在关外那片广阔的平原上。
平原之上,旌旗蔽日,营帐连绵。曹魏十五万大军,如同黑色的潮水,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尽头。那股磅礴的杀气,即便隔着高大的城墙,也让人感到窒息。
“曹爽……果然倾巢而出。”姜维轻声自语,语气中听不出丝毫的担忧,只有一种,对即将到来大战的,冷静分析。
庞德沉声道:“魏军兵多将广,曹爽更是亲临前线,其志在必得。末将已命将士们严阵以待,誓与潼关共存亡!”
姜维点了点头,他走到城墙边,俯瞰着关外的魏军大营。
“曹爽此人,虽然家世显赫,深得魏主信任,但其用兵之道,尚不及司马懿、钟会之流。他此番大举进攻,更多的是为了挽回曹魏在荆州失利的颜面,以及巩固他在朝中的地位。”
“他急于求胜,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姜维的目光,落在魏军大营最前方,那支正在整顿的先锋部队上。
“那是何人领兵?”姜维问道。
“启禀大司马,那是夏侯霸的旗号。”庞德答道。”
姜维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夏侯霸……五千兵马,为先锋大将,先去探关……”姜维轻声重复着斥候的汇报,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曹爽看来,是想用这颗‘先锋棋’,来试探我军虚实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