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离开上海总会后,并未直接返回华懋饭店,
而是迅速钻入一条小巷,换乘了另一辆早已等候在此的、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轿车。
在车上,他再次更换了外套和帽子。轿车在夜色中绕行了几个圈子,
确认没有跟踪后,才驶向法租界一个由巡捕房绝对控制的安全屋据点。
安全屋内,灯光昏黄。林一将那只珍贵的“梅尔库特”手提箱置于铺着白布的桌上,如同面对一件圣物。
他戴上白手套,取出全套精巧工具:高倍放大镜、
用于聆听锁簧声响的医用听诊器、纤细的探针、以及自制的密码推理演算纸。
箱子的密码锁是精密的机械结构,六位数字。
林一没有尝试万千组合的暴力破解,而是将听诊器头紧贴锁芯,
指尖极其缓慢、轻柔地转动密码盘,全神贯注地捕捉着内部机括发出的、
几乎微不可闻的“咔哒”声差异,以此判断密码齿位的咬合情况。
同时,他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密码盘边缘每一道细微的磨损痕迹,
试图反推出最常被拨动的数字。汗水浸湿了他的鬓角,时间在寂静中流逝。
近两个小时后,伴随着一声迥异于之前的、清脆的“嗒”声,
密码锁终于应声弹开!林一小心翼翼地将箱盖掀起。
箱内井然有序,功能分明:一侧是整齐码放的文件夹与票据簿;
另一侧则令人心惊——几卷存放在精致金属小盒内的35毫米微型胶卷、
一套排列密集、字迹微小且使用简单密码替代的索引卡片,
以及一部小巧的便携式短波无线电收发报机。
林一首先检视纸质文件。内容触目惊心:
? 《大华纺织厂项目全盘操作纪要》:详细记录了从策动银行抽贷、
买通海关扣货、操纵媒体发布负面新闻,到策划并指令实施仓库纵火,
代号“清炉行动”的全过程,时间、地点、人员代号(如“清洁工”),一应俱全。
? 资金流向记录:清晰展示了巨额资金通过复杂离岸网络,流向关键环节的“合作者”。
? “清洁工”通讯密电抄本:数份用密码书写但已被王大卫亲笔译解在旁的短电文,
内容冰冷简洁:“目标周宅,标记完成。”“货仓障碍,已清除。”
“必要时,可启动‘意外’预案。” 收发呼号、频率、时间赫然在列。
紧接着,林一将目光投向那几卷微型胶卷。
他借助高倍放大镜与临时搭建的简易光源投影屏,检视其内容。
胶卷上拍摄的并非普通文件,而是复杂的资金流向图、秘密电报的解码稿、
关键人物的高清偷拍照及隐秘社交场合的记录,其信息密度与清晰度远超纸质文件。
而那套微型卡片索引库更是惊人。每张卡片仅指甲盖大小,
上用极细笔迹记录着代号、联系方式、账户、暗语。
林一迅速判断这是一种基于特定书籍的移位替换密码,
虽无法瞬时破译,但其本身即是重要的情报源。
林一用微型相机将关键文件与投影出的胶卷内容逐一拍摄。
对于需要时间破解的密码卡片,他只能先行拍照备份,原件不敢擅动,以免留下痕迹。
所有这些证据,无疑构成了王大卫及其背后势力进行系统性破坏的铁证!
特别是与“清洁工”的直接通讯记录,如同一条毒蛇,紧紧缠绕在朱雀资本的脖颈上。
就在林一紧张破解证据的同时,上海总会的晚宴也接近尾声。
王大卫在整个晚宴后半程,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那只手提箱的重量与手提的质感,存在一种难以言喻的细微差异。
这种差异,普通人绝难察觉,但对于他这种长期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的人,却如同警报。
宴会一结束,王大卫立即提箱上车。
车内,他仔细检查箱体,当尝试常用密码开启时,密码盘转动的阻尼感出现了微小异常!
他脸色骤变,迅速用物理钥匙打开箱扣,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堆废纸!
“调包了!” 王大卫从牙缝里挤出这三个字,脸色铁青,眼中怒火喷薄。“是何笑安!”
他立刻取出加密电话,拨通一个号码,声音冰冷刺骨,充满杀意:
“‘清洁工’!最高优先级目标:何笑安及其助手林逸之!
不惜一切代价,找回箱子,清除所有相关人员!立刻执行!”
命令一下,一张无形的巨网瞬间张开。
王大卫动用了所有能量——巡捕房内线、青帮势力、出租车行、
乃至街头眼线,全力搜捕“何笑安”与“林逸之”。
真正的猎手——“清道夫”小组,如鬼魅般倾巢而出,
凭借专业追踪术,在全城展开了天罗地网式的搜捕。
韩笑刚出上海总会,便察觉气氛有异。
几个形迹可疑的身影在附近徘徊,一辆轿车似停非停。
他心知不妙,低喝一声:“暴露了!快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林一探案集:第一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林一探案集:第一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