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指尖在笔记本电脑触控板上停顿的瞬间,工作室落地窗外的城市已经彻底沉入夜色。CBD楼宇的霓虹透过双层玻璃,在铺着蓝图的长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恰好落在顾氏集团下午刚发的竞标补充资料第17页——那处用红色批注标出的“核心筒荷载系数暂按1.2取值”,像根细刺扎在她眼里。
“苏姐,顾氏的补充说明里说,这个系数是参考了同区域三个已建成项目定的,让我们不用额外复核。”助理小林抱着一摞地质勘察报告走进来,保温杯底在桌上磕出轻响,“我刚跟他们项目组的对接人确认过,说是顾总亲自拍板的参数,让所有竞标方按这个来做初步设计。”
苏晚没抬头,伸手从笔筒里抽出支黑色水笔,在资料旁空白处飞快写下一串公式。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里,她声音带着熬夜的微哑,却字字清晰:“同区域三个项目,两个是十年前的商业楼,还有一个是住宅综合体,核心筒承担的竖向荷载和水平力跟顾氏要的‘科技+地产’总部楼完全不是一个量级。1.2的系数,应付常规办公足够,但他们方案里要在28层做挑高12米的空中实验室,这个系数会差0.15。”
小林凑过去看,公式末尾的结果像道醒目的警示:“差0.15会怎么样?”
“短期看不出来,等大楼投入使用五年后,核心筒墙体可能会出现细微裂缝,后期维修成本至少是现在优化设计的三倍。”苏晚把水笔搁在蓝图上,指尖点了点空中实验室的位置,“顾沉舟要的是‘标杆’,不是隐患。他们的技术团队要么是没考虑到实验室的特殊荷载,要么是被成本压得不敢提——但我们不能跟着错。”
桌上的咖啡机突然“滋啦”一声,煮好的黑咖啡冒起热气。苏晚起身倒了两杯,递一杯给小林:“把我们之前做的荷载计算模型调出来,针对顾氏的实验室参数重新跑一遍数据,重点算水平风荷载和竖向活荷载的叠加值。另外,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明天一早去市中心核心区的地块现场,复核他们给的地质承载力数据——我总觉得报告里3.2MPa那个数值有点问题。”
“现在联系吗?都快十一点了。”小林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时间,有点犹豫,“而且顾氏那边说,地块现场需要提前三天申请审批,我们现在要去,恐怕来不及。”
苏晚刚喝了口咖啡,苦涩的味道让她精神一振。她拿出手机,翻出下午顾氏项目总监李铭发的邮件,收件人列表里除了各竞标方,还有个没标注姓名的邮箱地址,后缀是顾氏集团总部的专属域名。下午看的时候没在意,现在想来,能出现在这个列表里的,大概率是顾沉舟身边的人。
“试试直接联系顾氏的总助。”苏晚点开邮件,把重新计算的荷载模型压缩包附在新邮件里,正文只写了三行:
1. 核心筒荷载系数1.2不适用于空中实验室,建议调整为1.35,附计算模型。
2. 地质勘察报告中地块东北侧承载力数据存疑,申请明日现场复核。
3. 苏晚,独立建筑设计工作室。
没有多余的客套,甚至没提“麻烦您”“请审批”这类话。小林站在旁边看着,忍不住说:“苏姐,这么写会不会太直接了?顾氏那边规矩多,万一得罪人……”
“专业问题不需要客套。”苏晚点下发送键,屏幕上跳出“邮件已送达”的提示,“顾沉舟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设计师,不是只会附和的乙方。如果连指出问题的勇气都没有,我们根本没必要来竞标。”
她话音刚落,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不是邮件回复,而是个陌生的手机号发来的短信:“顾总已知悉,明日上午九点,地块现场见。”
没有多余的话,连署名都没有。但“顾总已知悉”这五个字,足以说明邮件确实递到了顾沉舟手里,甚至他亲自做了决定。
小林眼睛瞪圆了:“真的同意了?顾沉舟居然会亲自管这种小事?”
“对他来说,这不是小事。”苏晚把手机放回桌上,重新坐回蓝图前,“总部新址是他要的‘科技+地产’标杆,任何可能影响安全和成本的问题,他都不会放过。明天去现场,带好全站仪和回弹仪,我们自己测的数据,比他们给的报告更可信。”
一夜没停的雨,到第二天早上九点的时候终于小了。苏晚穿着深色冲锋衣,踩着雨靴走进顾氏集团的项目地块时,远远就看见辆黑色的迈巴赫停在临时搭建的板房旁。车门打开,走下来个穿深灰色西装的男人,身形挺拔,眉眼间带着几分冷意——是顾沉舟。
他没打伞,雨水打湿了他的额发,却没让他有半分狼狈。旁边的总助撑着伞想递过去,被他抬手挡了回去。他目光扫过苏晚手里的检测设备,落在她胸前挂的工作证上,声音没什么温度:“苏设计师,你的计算模型我看了,1.35的系数,依据是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脉之心破渊者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脉之心破渊者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