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枚弹道导弹划破长空,如同一道划破天际的利剑,精准掠过其东部半岛上空,最终在以北数十公里的预定海域靶场炸起两朵巨大的烟火。
这并非一场演习的收尾,而是一次精心策划、雷霆万钧的战略威慑行动的高潮。
其带来的冲击,远超物理层面的爆炸,瞬间牵动了全球的神经。
防空指挥部内,指挥官瘫坐在椅子上,脸色从惨白渐渐转为铁青,嘴唇不停哆嗦着,却发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屈辱、恐惧与难以置信交织在一起,几乎要将他整个人吞噬。
“防卫者系统……怎么没反应?鹰酱的人呢?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一名参谋终于崩溃,嘶吼声打破了指挥部的死寂。
这声质问,道出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绝望与愤怒。
技术军官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声音干涩地汇报道:“报告,四个‘防卫者’导弹连阵地……在导弹进入拦截窗口前,全部……主动切断了与我们的通讯链路。
雷达功率降级,发射架也停止了转向。我们……我们彻底失去了对防空系统的控制权。”
“主动切断?是鹰酱顾问干的?!”指挥官猛地从椅子上站起,眼睛瞪得通红,几乎要喷出火来。
他瞬间明白,雷达屏幕上的无力并非技术故障,而是赤裸裸的背叛。
耗费巨资引进、寄予厚望的“天网”防空系统,在最关键的时刻,被它的主人亲手掐断了“喉咙”。
这比导弹飞越领空带来的羞辱,更让人难以承受!此刻看来,不过是冰冷利益权衡下,将他们推出去承受怒火的挡箭牌。一种被彻底出卖的冰冷感,从脚底直冲头顶。
消息如瘟疫般在军政高层蔓延开来。恐慌、愤怒、指责、推诿……各种情绪在电话线和高层会议室里激烈碰撞。
有人痛斥鹰酱背信弃义,要求立即公开抗议;有人陷入更深的恐惧,担忧这只是东大更大规模行动的开始;
还有人试图封锁消息,但导弹飞越城市上空的轨迹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早已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更是电视新闻无法回避的画面。
社会秩序出现短暂混乱,股市开盘即暴跌,人心惶惶。
大洋彼岸的鹰酱六角大楼和太平洋司令部,气氛同样凝重。卫星图像和情报报告第一时间摆上了最高决策者的案头。
“上帝!他们真的敢这么做?用实弹?还精准飞越了别国城市上空?”一位海军上将盯着清晰的弹道轨迹图,满脸难以置信。
“是的,将军。而且,我们的‘防卫者’阵地,遵照黑宫的最高指令,在最后关头……阻止了其操作人员的拦截企图。”
情报官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阻止得好!”另一位高官沉声道,眉头却紧紧锁着,“但这太冒险了!”
他们精准计算了我们的反应,利用了我们对直接冲突升级的顾虑!这简直是在全世界面前扇我们耳光,还让我们无法还手!”
众人震惊之余,心中的忧虑愈发沉重,仿佛一片乌云笼罩着他们。
东大此次行动的突然性、决断性和精准性,完全超出了他们之前的预期和评估。
在这紧张的氛围中,一场针对此次事件的高层会议在深夜紧急召开。
会议室里灯火通明,与会者们面色凝重,眉头紧锁,讨论声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鹰酱的全球战略机器也因这场突发事件而高速运转起来。情报部门迅速收集信息,分析局势;
军事部门紧急调动兵力,加强戒备;外交部门则与各方展开沟通协调,试图稳定局势。
混乱如瘟疫般蔓延。社会秩序被打乱,人们惊慌失措,街头巷尾弥漫着不安和恐惧的气息。
然而,当东大陆迎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时,这里的氛围却截然不同。
虽然同样紧张,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充满力量感的气息。
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着充分准备。
(导弹发射次日),头版最醒目位置,刊登了一篇措辞铿锵的报道——《我军成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
尤其是当我们将这些关键词与前一天傍晚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时,一切就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了。
可以说,这篇官方报道就像是一把火,点燃了人们心中积蓄已久的干柴。
整个社会在瞬间被点燃,人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这个事件,各种猜测和分析也如潮水般涌现出来。
主流媒体的高强度报道和全社会自发的热烈反响,无形中完成了一次极其成功的“舆论预热”。
官方的报道和评论,始终将此次行动限定在“年度训练计划”“反制他国挑衅”框架内。
这种“收放自如”的姿态,既展现了力量与决心,又传递出稳定可控的信号。
然而,细心的观察者从字里行间和社会整体氛围中,已嗅到更深层次的变化。
一些地方报纸和行业媒体,开始出现更具“准备”色彩的讨论:部分省份的官方媒体悄然增加了关于民兵预备役建设、国防教育、拥军优属工作的报道;
经济类报刊则分析如何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增强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这些讨论看似分散,实则悄然汇聚成一个潜在共识:
全社会在“雷霆”行动的震撼与自豪之后,一种更深沉、理性的“居安思危”意识和支持国防建设的氛围,正在舆论场中快速形成并巩固。
阳光普照大地,报纸上的油墨气息尚未散尽,街头巷尾的议论声仍此起彼伏。
两枚“冬风”的轨迹已消散在海天之间,但它们激起的巨浪,正深刻重塑着整个地区的政治格局。
喜欢大运送我重开军旅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大运送我重开军旅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